信丰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DB36/TXXX—XXXX
信丰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丰甜玉米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种、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摘及收后处理和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信丰县区域内的甜玉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946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3甜玉米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江西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甜玉米
玉米的一种类型,其籽粒在最佳采收期(一般授粉后21天~25天)可溶性糖含量≥10%。
4产地环境
4.1产地条件
产地应选择没有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且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土壤质量条件按GB5084、NY/T5010规定执行。
4.2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8℃~21℃,≥10℃年积温5500℃~6000℃,年降雨量1300mm~1600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5%~80%,年日照时数1600h~1700h。
4.3种植要求
应与其它普通玉米或类似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自然屏障隔离。
2
DB36/TXXX—XXXX
4.3.1空间隔离
400m以内不能栽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
4.3.2时间隔离
花期隔离法,以花粉不相遇为原则,春播间隔20d以上,夏播间隔15d以上。
4.3.3自然屏障隔离
利用山岗、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隔离。
5播种
5.1种子
5.1.1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的选用国家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抗病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5.1.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选择粒大、饱满、发芽力强、无霉变、无虫蛀的种子。
5.1.3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晒种2d~3d,用种衣剂、锌肥等拌种。
5.2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手段、壮苗指标、面积大小、收购运输和贮藏加工等能力,分期播种,每个批次间隔5d~7d。大面积种植宜分多批次播种。秋播以保证鲜穗能正常采收为宜。
5.2.1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可在2月中旬开始播种。
5.2.2塑盘育苗、地膜栽培,可在3月初开始播种。
5.2.3营养袋育苗、露地移栽,可在3月中旬开始播种。
5.3播种量
根据大田种植密度,一般每667m2用种量0.5kg~0.8kg。
6育苗
6.1设施和规格
a)小拱棚:早春育苗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增温。小拱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高0.8m~1.2m,跨度1.5m~2.0m,长度以15m左右为好,最多不超过20m,有利通风换气。
b)多孔塑料软盘。纸筒营养杯,口径4cm、高约5cm。
c)塑料薄膜营养袋,口径约5cm、高约7cm。
6.2营养土
宜选用无病虫草源的沙壤肥土,用农家肥或复合肥配制。使用时装入软盘孔、营养袋或营养杯2/3的量,与苗床土层充分结合,防止吊脚,随后盖上一层薄沙壤土。
6.3苗床消毒处理
3
DB36/TXXX—XXXX按照《江西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指南》的规定对苗床消毒后再播种。
6.4苗期管理
6.4.1环境调控
a)光照:早春育苗采用反光幕增光、升温,夏秋育苗用遮阳网遮荫、降温。
b)水分:营养土保持湿润。分苗水要浇足,以后视育苗生长情况和墒情适当浇水。
6.4.2施肥施药
在一叶一心期结合防病,用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1kg+尿素1kg+水100kg/667m2浇施,或者用“冲施肥”及时催苗。
6.4.3炼苗
早春育苗适宜温度白天18℃~28℃、夜间15℃~18℃。出苗前不揭膜,温度控制在20℃~32℃,苗床土壤保持湿润。出苗后膜内温度在30℃以内不揭膜,气温超过32℃时,揭苗床两端膜通风降温,一叶一心时开始降温炼苗。夏秋育苗用遮阳网降温,并适当控制水分。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