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规程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 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 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 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 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 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 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 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 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 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 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 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 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 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 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 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
(6) 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90)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常用方法:
(1) 双线法载荷试验:在场地内相邻位置的同一标高处,做两个荷载试验,其中一个在天然湿度的土层上进行;另一个在浸水饱和的土层上进行。
(2) 单线法载荷试验:在场地内相邻位置的同一标高处至少做3个不同压力下的浸水载荷试验。
(3) 饱水法载荷试验:在浸水饱和的土层上做一个载荷试验。
(4)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个点计算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低级承载力标准值。
4.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用于确定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檫力。
(2) 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3) 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4)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承载力设计值的1/5,以后每级1/10。
(5)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
(6)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7)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 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h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② 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