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怎样加强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应怎样加强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
【导读】平面设计教育应注重培养艺术的表现技术、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目前我国平面艺术的发展状况来说,我们要增强艺术表现的能力,不能忽视手绘重要作用,体验最前卫的艺术形式,完善艺术思想和市场应用的结合。
首先我们要清楚平面设计是干什么,它是用于交流与沟通的媒介,是通过视觉进行传达的形式。笔者认为在平面设计教育中应该具备这三个模块的意识: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实习教学,让其更贴近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更有利于培养面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重点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完善课程结构的优化,注意课程之间的科学衔接和融合,以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实践性课程。克服传统模式的画画、画图、画设计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程”只是一个概念,要将“概念”做生动,就要加强教与学两者的互动交流和积极因素,真正站在学科前沿,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换位思考问题,学术才有价值,教学才能鲜活起来。
平面设计不仅只是一种图形符号,它是以公众为最终指向,它是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转换,它已经是构成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所以,在平面设计教育中,我们也应注重文化品质的提升。其实说到底设计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的选择。这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这种认知和教学取向,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了理论课的比重,加强文化渗透,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仅仅增加文化课程设置还远远不够。
就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现状而言,应该加强对课程设计的研究,如何将文化知识、理念与造型基础训练、创意思维训练和专业创作结合起来,这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课程体系中不仅包括上什么课,还包括这门课如何开展的问题。将创新思维能力、技术表现能力贯穿到课程设计中,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达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造型基础训练,不能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素描课上,这门课实质上训练的是学生的观察力与判断力,用造型的形式反映出来。但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让学生由现象走向本质、由具象走向抽象、由材料走向观念、由繁杂走向提炼,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创新与表现不是一名空话,它需要在实际的课程中渗透出来。
平面设计不是一种个人思想的艺术,它必须要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自由艺术是可以超越时代,走在时代的前沿独立思想,这就是平面设计与平面自由艺术最大的不同。因此在平面设计教育中,我们还应考虑到“应用”与“实践”。设计艺术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它和纯艺术有一定区别,就在于这种“应用性”。我们的教学研究应围绕着“应用”这个核心开展,如何让学员直接走向用人单位,走向社会。例如,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主办了“山东省青年美展‘平安山东’招贴设计大展”,从总体策划到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现了艺术院校利用专业特点支持社会、参与政府号召,用大学的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精神。但是,作为大学,作为学术前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又不能消磨自己,要同时保持住对本专业前沿问题的敏锐度,保持本学科的先进性,将学术与应用结合起来。
资料由设计网/整理提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