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第一周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整理文档
整理文档
课 题 1:旅游线路设计导论(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使同学们对旅游线路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结合复习旅游学中旅游线路设计部分内容, 加深同学们对线路概念、 类型、内容的把握。
教学重点: 1、旅游线路定义
2、旅游线路类型教学难点: 旅游线路类型教学课时: 45`×2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教学过程
A 导 入
旅游路线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重要环节。
B 授新
一、 旅游路线的定义
(一) 从旅行社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使用人群:旅游社工作人员
——具有某种组合弹性的商品形式, 并认为旅游路线属于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 从区域(景区)旅游规划的角度出发
适用人群:景区工作者
——一条旅游线就是一个单位的旅游产品
马勇( 1992)从区域规划的角度出发,认为旅游线路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 为使有人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 有交通线把若干旅游点或旅游城市合理地贯穿起来,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路线。
(三)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
适用人群:景观设计家
——认为“风景线”“园林观光路”
景观设计的视角非常重视空间维度,强调区域整合与分割
综上所述,旅游线路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旅游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针对目标市场,凭借旅游资源及旅游服务,遵循一定原则,专为旅游者旅游活动设计,并用交通把若干旅游目的地合理得贯穿起来的路线。
——“食、住、行、游、购、娱”一切服务的组合及其价格。
二、 旅游线路的特征
旅游线路是旅行社产. 钻的主要体现形式, 是制定行程的前提条件。 设计和推销旅游线路,是外联的首要工作内容。众所周知,一个产品要有好的销路,首先取 决于要有好的产品,而好的产品首先在于好旅游线路的创造和设计。
(一)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独特性
从旅游动机看,旅游者所以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漂洋过海。前往某一旅游 目的地的主要动机之一, 是为了亲眼目睹、 感受自己没有见过、 在别的地方也无法经历的游览内容,长江三峡、丝绸之路、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等许多旅游目的 地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就是因为资源的独特性或袭断性, 因此在旅游线路设计上要尽可能突出“唯我独有” ,尽量体现俗话说的“奇”或“新” 。
从哲学上看, 任何事物都有个性, 总会有其不同于别的事物的特征。 同样的
旅游线路, 可以有不同的景点搭配和行程安排, 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和重点, 可以有不同内容组成和项日安排,切不能千篇一律、照搬套用。
在独特上下工夫,是外联人员考虑线路设训‘、产品开发与组合的头等大事。如
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肯是每年 5 一 6 月或 8 一 9 月,但有的旅行社一反旺季推线
做法,在隆冬时节设计推出冰雪之旅, 照样赢得市场。 四川白贡旅行社, 抓住“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和“南贡灯会”这三个很具特色的卖点,着力设计、渲 染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线路,很受欢迎。
.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指的是旅游线路的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市场需求, 一定要以市场来决定产品,这就是市场导向,以消费者需要什么来决定我们的线路设计和推广。 每一个外联人员都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 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 发现寻找旅游者的消费热点, 确定口标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产品推广, 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线路。即便相同的旅游线路,因顾客的需求不同,也应有不同的设计。如对 国外游客要突出名、 古、奇和文化内涵, 对国内游客则产出景点的丰富和看得到的实惠;对老年旅游市场,则应突出服务和安全保障,对青年旅游市场,则应突 出娱乐参与性等。总之,针对性,是一篇做不完的文章,值得我们认真琢磨。
.可进入性
这是一个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也是基本的规律。所谓可进人性, 是指任何线路必须具有必要的交通条件, 使旅游者能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吃机、火车、汽车、轮船等,顺利出人,才能使旅游行程得以实施,也才能在旅游
业发展中实现“规模经营”,否则再好的景点,既无法推广,又不可能产生经济
规模效益。有的线路和景点,虽极富特色,但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差,只能以探 险和特种旅游项目去设计和推广,而且要事先说明做好“ Youghit (吃苦去) 的准备。很多好线路,在市场推广方面切记“欲速则不达”这句老话,必须“水 到渠成”。例如丽江某旅行社,早在八年前便推出“老君山三口游”线路,花了 不少宣传促销工夫, 但收效甚微, 老君山固然有旷世之美之奇, 但艰苦的条件让
游客思而却步, 时至今口, 虽在政府主导下, 因可进人性差, 仍然没有得到推广。
.适合当地的特点
世界各地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 但必须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 在线路设计上尽量体现符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