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中华民国的政党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政治制度史(10) ——中华民国的政党制度 讲授人:魏明枢 第十讲 中华民国的政党制度 第十讲 民国政党制度 10.1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10.2 中国国民党一党专制 10.3 国共两党合作制 10.1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1) 在近代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西方政党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传播开来,在传播过程中,政党政治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 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纷纷结党,一时政党林立,民初政党政治大张旗鼓地开幕了,以后不断演化 10.1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2) 杨幼炯将民国政党的演变划分为五个时期: 政党之结胎时期,起于1892年,至于辛亥革命 两党(国民、进步)对立时期,1912-1913 政党消灭时期1913.11-1916.8 小党分立时期,政党最腐败的时期,1916.8-1923年北伐前夕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自1924年开始 10.1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3) 西方那种竞争性政党政治制度与政党模式,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薄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还缺乏政党政治存在的物质基础 当时中国社会军阀势力和传统专制政治势力强大,没有广大的民众的支持,缺乏政党政治开展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政党派系纷争 缺乏民主政治经验 10.2 中国国民党一党专制(1) (一)以党治国 1919.10.10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宣布新的政治纲领 在政治制度方面,宣布成立国民政府,以“五权宪法”来建设中华民国,并确立“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的建设程序,明确提出了“以人治党”、“以党治国”的主张 依照国民党的解释,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即中国国民党,人民必须“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 10.2 中国国民党一党专制(2) (二)国民党的一党专制:1、呈阶段式发展的 第一阶段,自国民党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发挥国民党的具体职能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指挥党政军,并代行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的职权,从而形成党政军一体化的集权体制 第三阶段,抗战胜利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溃败,国民党在保证一党专制又要表现“民主”的姿态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扑灭如火如荼的人民谋取解放的斗争,为此拉拢一些政党,并在形式上修正党政关系 10.2 中国国民党一党专制(3) (二)国民党一党专制:2、特点 国民党不仅以党治国,而且是以党员治国,全面控制政权, 完全违背了孙中山的“以党的主义治国”,最后达到宪政国家的政治设计 违反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的政治民主化和国家现代化 10.3 国共两党合作制(1) (一)概念 两党合作制是指两个性质、政治纲领互异的政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政治上联合的一种形式,是两个政党为了完成共同的现实或历史重任在政治上的联合,其方式,或共同掌握政权,或在统一的前提下实行“一国两制”。 10.3 国共两党合作制(2)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 是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通过国民党的权力机构和由国民党组织的政府来共同行使权力 不对等的两党合作制是极易发生危机的,在发生意见冲突时,更不能公正对待 10.3 国共两党合作制(3)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战爆发后,1937.9.23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也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原则 国共两党互相承认合法地位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 第十讲 复习思考题 试论中华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国民党一党专制形成有什么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形式比较分析。 简述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发展阶段。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与蒋介石的“以党治国”区别在哪里? 第十讲 推荐阅读书目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谢彬.民国政党史.上海:上海学术研究总会,1927 孔庆泰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朱汉国.中国政党制度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 *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1912-1949年)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