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大学公开课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pdf

发布:2024-08-10约4.3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大学公开课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主讲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整理笔记:奶茶(来自网易云课堂)

甲儒生与文吏

第一讲士阶层的来源与形成(主要讲授了儒生与文吏双峰对治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由文吏

政治变为士大夫政治的过程)

1.战国秦汉的儒生文吏问题

中国的士在春秋战国时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而在秦时遭受打击,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之后逐渐崛起,成为古代中国的官僚。

只读了书没有做官的叫做士,读书人又做了官叫做士大夫

士大夫阶层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在清代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分割着

美国学者说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是业余

的,他们爱好是业余的,行政也是业余

的,并没有经过特别的专门的培训

士大夫文化是很有特色的文化,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政治形态中某些本质的方面

唐代以诗赋取士,大大的促进了诗歌文化的繁荣

中国的一些小说主要情节概括为一见钟情小人捣乱科举及第婚姻美满(人物形象:才子

佳人红娘一类的丫鬟家长捣乱的小人)

欧洲的士阶层是骑士阶层、日本是武士阶层,是崇尚武力的与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形成对比,

因为他们是读书人

秦朝是文法吏或者刀笔吏承担行政的,西

方的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看

到了典型的文人当政形态。文法吏和刀笔

吏经过专门的训练包括文书训练、法律训

练、会计训练。由于秦朝的短暂存在但在

中国并没有存活太久。

考试如何分科儒生和文吏分科诸生试

家法文吏课笺奏

北京大学公开课历史系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儒生与文吏学习讲义第1页共10页

2.历史早期的士

士最初的意思是成年男子在金文中形成一个斧钺的形状(女性的象征物是纺纶)

士随着社会的分层化具体内涵也在不断的改变

3.战国时的士阶层

第二讲乐师与史官

《周礼》安排官职来安排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甚至天地人秩序,最大的目的:以官治国(其

他国家在轴心时代并没有)

周礼的官分为六类:天地春夏秋冬就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班固汉书:诸子出自王官说(每一个流派来自每一种官职。儒家:司徒之官法家:法官墨

家:清庙之守道家:史官

二.乐师与史官: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

1.周代的士大夫与胥吏

北京大学公开课历史系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儒生与文吏学习讲义第2页共10页

(中国早期的教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文化教育、行政教育还有军事能力)

【九能:占卜、传达完成使命、写铭文、外交、有才华、、、、】

在周朝的政治文化形态中已经潜藏着士大夫政治

2.乐师与儒生

留下了一成语:断章取义

瞽和史都是知天道的,文化素养很高

乐师与史官,一个司礼司教,一个主书主法,一个偏重文化性,一个偏重行政性,对后世两

个群体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儒生与乐师有很大的联系,而刀笔吏与史官有很大的联系

乐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古代的乐与今天的不同,包括舞蹈、诗歌,礼、教育(十分古

老),范围十分宽泛。

中国教育史在早期阶段,与乐师密不可分,乐师承担教育。乐师掌管学政,相当于教育部,

大司乐相当于教育部部长。

儒生与乐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用排除法,也可判断

从文化特征看,儒生的特征是传承诗书礼乐和教育教化职能。(只有儒家和教化与教育、诗

书礼乐有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