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8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df

发布:2024-07-30约6.9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独创”了农

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

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区各自“独创”了农业,西亚、东非独立独创了炼铁,说明人类

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非洲地区孕育了最初的文明,解除A项;材料所述史

实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但未表现出相互沟通融为一个文明主体的趋向,解除B项;早期技术

传播存在地理障碍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解除D项。

2.(2024·广东模拟预料)有学者在谈及某一时期时认为,以前的人是跟在动物后面走的,动物到

哪里,人就跟到哪里,现在不跟动物走了,人以种植为生,土地成了“财产”,收获也成为财宝,

一旦有了财产,人就不情愿四处流淌了,人们守着财产,守着自己的“家”。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人类社会起先出现社会分工

B.采集和渔猎促使家庭的产生

C.农业变更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人类从频繁迁徙走向了定居

解析:选C。材料中的学者认为,狩猎时期人们没有定居,但原始农业出现后则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即农业变更了人类的生活方式,C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体现社会的内

部分工,解除A项;促使家庭产生的因素许多,渔猎和采集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解除B项;人类

走向定居是材料说明的现象,材料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农业的出现变更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解除D项。

3.马克思指出劳动和国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

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在部落全部制的条件下,由于生产的不发达,所以分工也并不细致,

社会结构的扩大仅局限于父权制下家庭的扩大。由此可知,国家产生本质上()

A.催化了阶级分化和对立

B.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

C.依托于人民的辛勤劳动

D.创建了国家专制机器

解析:选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强调各民族的生产力发展、劳动分工和内部交往都推动国

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故选B项。先有阶级分化对立后

产生国家,解除A项;“依托于人民的辛勤劳动”只提到人民劳动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并不是国家

产生的本质内涵,解除C项;国家产生后才设置了国家专制的机器,解除D项。

4.虽然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

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一差异表明()

A.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先进

B.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C.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多样性

D.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解析:选C。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洪水会破坏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业生产,但是洪水定期的泛滥

和退潮却是埃及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说明自然环境对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故

选C项。文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是社会和自然环境差异所导致的,文明本身不具有先进与落后

之分,解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统一性的特征,解除B项;农业和畜牧业都是文明发展的基础,解

除D项。

5.(2024·茂名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两河流域的文明不像古埃及接受确定的

神权政治,不像古印度顽固地保留着种姓制度,也不像古中国宗法制长期流行。西亚的地理环境造

就商业的流行,商业契约普遍,由此产生了君主制政体下的法制型政治方式。这说明()

A.血缘等级制度是农业文明的共性

B.地理环境确定了西亚的政治体制

C.商业发展对西亚文明的影响突出

D.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有较大差异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西亚商业发展影响了西亚地区的政治文明,说明商业发展对西亚文

明的影响突出,故选C项。两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时期,西亚地区并未体现出血缘等级制度,解除

A项;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西亚的政治制度,但“确定”的说法错误,解除B项;材

料中并未对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进行比较,解除D项。

6.(2024·广东模拟预料)下表所示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地区成果

两河流域城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