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的研究
摘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其中,缺乏客观的、操作性强的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突出。基于这种背景,对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水平质量进行研究,力求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北京对所属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80―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15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48个指标作为制定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
1.2.2调查法
1.2.2.1专家座谈法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专家、教练进行座谈,对初步选定的48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增加1个三级指标,即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修改了16个指标,初步建立了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共50个指标的三级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1.2.2.2专家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为我国教育部2005年指定的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主管。
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57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共52份,回收率81.4%,有效率74.3%。1.2.3数理分析法使用SPSS 11.5软件对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管、教练员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化,是进行评价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评价方案的核心内容。它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着评价方案的水平,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价体系,我们本着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训练科学化、系统化、经常化为依据,以培养和发掘体育人才,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为重点,全面检查、综合评价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各项工作,为我国普通高校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和为奥运战略贡献力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建立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根据原国家教委体卫司《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办法》的精神和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以及部分专家教授的意见,我们认为确定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同层次指标相互独立原则。
2.3建立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3.1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价体系的指标通过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文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查阅从1994年到2005年的有关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文章、论文等,查阅以往国内外关于高校体育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著作,并结合我国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件政策的精神和要求,初步选择了48个评价指标作为建立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
48个指标涉及到办队方向、办队条件、运动队管理和办队成绩四个大方面,包括贯彻方针,培养目标,经费设施,教练员水平,组织领导,运动员管理,教练员管理,教学训练成绩,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2.3.2初步建立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对象确定以后,它本身必然有独特的价值判断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是比较原则、概括的。必须对其要素加以分析,进行分解,实现微分化。分解时要遵循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一层层分解下去,直到分解成可测的指标为止。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初拟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现不同方面的特征,遵循建立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我们把评价指标分为四大类,办队方向、办队条件、运动队管理和办队成绩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通过对一级指标的不同性质进行分解,把贯彻方针、执行法规、培养目标、设施与经费、教练员水平、后勤保障、组织与领导、教练员管理、运动员管理、教学训练成绩、社会经济效益11个指标作为本综合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再对二级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