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心肺复苏术华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 3.瞳孔散大 4.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 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做综合性判断,但有时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做进一步判断。 五、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瞳孔:若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反之,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说明复苏失败。 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复苏有效;变为灰白或陶土色,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摸到1次搏动;如停止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恢复;若停止按压,搏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少数患者开始出现手脚活动。 5.出现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复苏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应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 六、心肺复苏终止抢救的指征 如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时,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1.脑死亡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 (3)自主呼吸停止 2.无心跳及脉搏 有此两点条件,再加上已做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而终止复苏 六、心肺复苏终止抢救的指征 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 1.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良好 2.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生到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 3.有医生到场,确定病人已死亡 * * 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 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 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 AED 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 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施救者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5.胸外按压幅度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 4 至 5 厘米。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 5.胸外按压幅度 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 5 厘米比按压 4 厘米更有效。为此,《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在《2010 指南》中,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 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癫痫发作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 ※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对医务人员已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 10 秒,如果 10 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 A-B-C)。通过从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 可以缩短开始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