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之材料分析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分析题
1、请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3) 说明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2.答: (1)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②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③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⑤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表现在:
①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3)要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必须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任何党、任何思想都必须在创新和前进中获得发展,我们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发展的、前进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她要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因此,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才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2、(1)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讲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样的基本观点?
(2)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基本观点?
答:(1)都强调了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使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2)强调这一观点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客观依据:
理论依据:①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 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客观依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①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④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才能在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材料1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技进步的比重,在20世纪初仅占5%—20%;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
刘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意义》 文汇报
材料2: 199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世界第七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却排世界第28位。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陈至立 《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演化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 中国教育报
请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对我国的作用?
答:上述材料说明:(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
(2)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学技术。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才能克服我国人口多、资源和资金短缺的困难,保证人民生活向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