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kvzmz7uw.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系 部:风景园林系
专业名称:工程监理(园林绿化工程监理)
班 级:工程监理1班
姓 名:乔乔
学 号:201101270122
指导老师:刘国华
摘要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她以建筑为基础,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达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她利用姿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加以巧妙组合,借以表达自然神韵的深远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而,中国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的造诣尤为出彩,其造景方式和特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关键词:中国园林 植物造景 方式 特色
目录
苏州
一、拙政园
1.1拙政园的历史演变
1.2拙政园的植物景观配置
1.2.1障景
1.2.2框景
1.2.3漏景
1.2.4借景
1.2.5夹景
1.3园林要素与植物的关系
1.3.1植物与水体
1.3.2植物与建筑
1.3.3植物与山石
1.3.4植物与其他
二、白塘植物园
2.1白塘植物园的景观配置的特点
2.2.白塘植物园配置植物种类
杭州
三、杭州西湖景区、太子湾公园
3.1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
3.1.1开敞空间
3.1.2半开敞空间
3.1.3覆盖空间
3.1.4垂直空间与全封闭空间
3.2园林要素与植物的关系
3.2.1植物与水体
3.2.2植物与建筑
3.2.3植物与山石
3.3杭州植物造景的特色
3.3.1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与阔叶落叶树种混交的基本面貌
3.3.2植物结合地形起伏风格空间
3.3.3以植物为主组织景点,设置专类园命名切题
四、实习小结
中国园林素有“园林之母”的美誉,她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绮丽的瑰宝,倾浸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源远流长,无论是在造景手法,还是在意境上的表达,都令人拍案叫、赞不绝口。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而私家园林以苏州拙政园尤为著名。杭州西湖亦是散发出自身独特的韵味,“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更彰显出西湖的柔美之态。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世人对江南园林评价之高。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园林植物来营造植物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观赏。植物是园林造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古今中外的园林都以植物美感为享受对象。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无论是花园(garden)或是公园(park)都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段。英国的风景园林学家B.Clauston认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可见植物在园林造园中的重要性。中国园林更是将造景艺术运用的炉火纯青,把自然意境与人造艺术相融合,因地制宜,从而更好的凸显出“天人合一”境界。
下面我就以苏杭为例,谈一谈我对将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造景的一些见解。
苏州
拙政园
拙政园与颐和园、避暑山庄、留院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后人用以“奇石碧水,宅院合一”形容拙政园的景致:明快开朗的东部景区,平岗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以水为主、精妙绝伦的中部景区;华丽精美的西部景区以尺形水池为中心……无不向世人展现出拙政园独特的艺术魅力。
1.1拙政园的历史演变
拙政园是苏州面积最大的中国古典园林,占地78亩,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成仕途失意将其买下并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著名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历时16年建造完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暗喻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拙政园由此得名。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主人,或为私园,或为官园。1954年,新成立的苏州市园林管理处从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接手拙政园,年底开始大修。1954年下半年起,在东部兴建公园,1960年9月竣工。自此形成东中西三部格局,名“拙政园”。
1.2拙政园的植物景观配置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突出了视觉与听觉的重要性,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应从视觉入手,将景物与视线巧妙的组合起来,使景物给人以视觉上的美的享受。在拙政园的景观配置中,灵活运用障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手法达到“一步一景,步步换景”的奇观。
1.2.1 障景
障景,又称“抑景”顾名思义,抑制视线,引导空间的屏障挡住暂时不希望被看到的景物。拙政园一进门便安排了一块太湖石,并在其周围配置草丛,常绿灌木、小乔木。借用掩映在葱郁树木中的太湖石以挡住院内的秀丽景致,从而营造一种“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园林意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艺术效果,令后世叹为观止。
1.2.2框景
拙政园的框景应用特别广泛,小到走廊的方窗,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