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梅药物第四次修改.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见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 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
王亚梅
常见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定义、程度、分类等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出现。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
以外的有害反应。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轻度 轻微的反应,无需特殊治疗处理。
中度 有较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表现,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损害,需治疗处理
或停用相关药品。
重度 严重不良反应,引起以下损害之一:
(1)引起死亡
(2)致癌、致畸
(3)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性损害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
副反应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副反应
由于选择性低,药力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
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作用。例如:阿托品用于
治疗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由于
副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所以可以预料到,也可以通过
合并用药避免或减轻。
毒性反应
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险性反应。一
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
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胎、致突
变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反应范畴)。
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少数药物可引起永久性器质性损害。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
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链霉素可引起永久
性耳聋。
。
变态反应
指药物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亦称过敏反应。致敏原
可能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它
们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引起变态反应。反应程度
因人而异,严重者可致死亡。
继发反应
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出现的一种反应,也称为治疗矛
盾。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由于改变了肠道内正常存
在的菌群,敏感细菌被消灭,不敏感的细菌或真菌则大量繁
殖,外来细菌也乘虚而入,从而引起二重感染,导致肠炎或
继发性感染,尤其常见于老年体弱久病卧床患者(见肠道菌
群失调)。
特异质反应
主要与病人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属遗传性病理反应。如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是一种遗传性生物化学缺
陷,这种病人服用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等就可能引起
溶血。
药物依赖性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的
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药物依赖性一旦形成,将迫使患者
继续使用该药,以满足药物带来的精神欣快和避免停药出
现的机体不适反应。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统计
某地对1993年-2001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58例中出现
药品不良反应的达380例(18.5%),因药品不良反应中断治
疗者44例,占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11.6%,其中肝损害是病人
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2000年-2005年住院肺结核患者924例
中,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者302例(32.7%),以肝损害、听
神经损害、血液学异常及胃肠反应为主(82.1%),因药品不
良反应终止治疗率14.6%。
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统计
我国曾进行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
观察了4304例结核病控制策略下治疗的结核病患
者,其中106例发生了肝损伤,累计发生率2.55%,
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丙硫异
烟胺、PAS等发生DILI的频率较高,而氟喹诺酮类
药物、乙胺丁醇、氯法齐明等发生率较低,氨基
糖苷类、利奈唑胺、环丝氨酸、卷曲霉素鲜有发
生。
肝损害
定义: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TB DILI )是指在
结核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
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变态
反应所致的病理过程。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短暂性丙
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也可出现明显消化道症状
的急性肝细胞损伤,甚至发生暴发性肝细胞坏死。
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