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教学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1.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1)教学教学实录新人教版选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1)”,本课以新编人教版选修1教材为基础,通过讲述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复杂性和历史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对俄国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同时提升对历史进程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奴解放的条件、过程和影响;
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复杂性和历史局限性;
②分析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各阶级的利益冲突和妥协;
③评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及其局限性。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教学音响系统。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摘录。
-教学手段:PPT课件、历史地图、农奴制改革前后对比图表、讨论卡片。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观看关于农奴制改革的纪录片,并总结其背景和主要改革措施。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改革过程中贵族和农民的利益有何冲突?”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来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改革内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能会记录下对改革过程中不同阶级利益冲突的思考。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交内容来了解预习效果。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农奴生活的图片或讲述一个农奴的故事,引出“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过程和影响,如改革的法令内容、改革后农民的境遇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如贵族、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变化。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例如,学生可能会询问改革后土地分配的具体情况。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改革为何必要、改革后俄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预习成果,如对改革措施的评价。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如探讨改革是否彻底改变了农奴的命运。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改革影响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在线历史数据库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如指出文章中的历史错误或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如通过撰写文章深入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如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或观看纪录片。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如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历史文献,如《俄国农奴解放法令》、《俄国革命史》等。
-农奴制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生活资料,包括农奴的生活状况、贵族的生活方式等。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研究,如农奴解放后的土地制度、社会结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