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清明节散文四篇.doc

发布:2017-04-02约4.6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清明节散文四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下是清明节散文,欢迎阅读! 范文一 清明,正是到了春风最温柔的时分。在宁静中孕育着的,是蓬勃的生的力量。沉睡已久的心脏中流过温热的血液;返程的雁阵,在微凉的暮色中开启轮回之路;新生降临世界。 空气开始变热,而淅沥的春雨,却始终无法褪去彻骨彻心的寒意。即使雨滴温热如泪,打在身上却是寒冷的颤栗。生命的启程,轮回的开始,一个庄严肃穆的复苏仪式,在日渐浓艳的春色中虔诚地举行。放足原野大概是最好的选择,吐纳空气中迎接新生的气息。所谓踏青,就是在春色轮回中寻找目力所及的新生。逐渐地,我们在诞生中怀念起逝去,毕竟轮回的起点,也叫终结。新与旧,老与少,生与死,交织在同一瞬间,往往难以辨别。 比之于怀抱新生的喜悦,追思逝去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就连哲意的禅,也无法告慰轮回的殇。往生者,永远不会告诉生者,生命的终结是安详,是沉寂,是痛楚,亦或是迷茫。离去的安静,于逝者是生命平和的境界,于生者却是永世难以消除的情结。对死亡的惧怕,不源于生命行将化为虚无,而是在于人的内心对已逝的深切感怀,生者最畏惧的只是寂寞。论及亡者,会使追忆如潮,斯人已矣的感伤,就仿佛是手握流水而不能挽留之的悲哀。 一座低矮的土坟,不是灵魂安息之地,倒更像是一扇门,连通生者与逝者的世界。带着难以平复的怨念,对逝去的无法释怀的追思,我们在一片荒草重生中坐定。喃喃的低语,未必能够跨越阴阳两界,只不过是念给自己的悼文,平静心灵的一剂慢药。寂寞在春风里生根发芽,日渐成长,在心上遮出一块巨大的阴影,最终成为一切恐惧的来源。所以,人才必须得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把所有阴暗的念,变成一年年延续下去的思忆,在纸钱焚烧的黄烟中,在低哑的哽咽中,在沉默的泪中,一起去往彼界。 清明时节,雨凄凉,风亦凄凉。在生机勃发的时刻,占据内心的却是逝去的激跃。存在的一切都会消逝,曾经的鼎盛也只剩落幕,娇艳的花零落成瓣,腐化为泥。或留恋,或牵挂,或遗憾,或思或恨。一直追求的,不过是心灵的平静罢了。逝者长逝,向苍穹略一叩拜,但愿我的泪,穿越轮回之后,携卷所有的念,化成冷雨,打在此刻的我的脸上。 范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免不了想起杜牧的这首诗。在我的印象里,清明始终是一幅烟雨朦胧的景象,飘洒着如烟如雾的细雨,寒气逼人。在清明前夕飘洒,也一定有着太多不为人所领会的用意。 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清明节是在二零零五年,那一年我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也是我第一次失去如此亲近的人。由于在外读书,在那之后的几年里,都没有机会在清明的时候去扫墓,直到去年从学校毕业才有机会。我知道爷爷不会怪我,因为他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更懂得一个农村的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如既往的烟雨朦胧。在家里简单吃过早饭,就踏上了回老家扫墓的路。离开老家已经十年,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几户人家零星的散落在山坳里。大多是孤寡老人,他们生于斯长与斯,这片黄土地就是他们的全部。 一路前行,一间又一间空房子,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打理,而显得有些破败沧桑。依稀看到儿时的玩伴在院落里嬉戏,我用力嘶喊,他们却怎么也听不见,只有自己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恍惚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脸庞,他做了本来应该是我做的事情,却怎么也想不起名字。他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我就像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仿佛长大的只有我,他们却永远都是记忆里的模样。 刚离开的那几年,老家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常有人走路也不至于杂草丛生。现如今回趟老家仿佛进了原始森林,完全不知道路在何方,只看到老房子在大雾中时隐时现,成了是唯一的目标。离老房子越来越近,回忆似潮水般向我袭来,压得我快要喘不过气来。 以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我们三兄妹各有分工,一番劳作之后总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周围的人看到一尘不染的院落就知道我们兄妹回来了,那大概是儿时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了。院子里的花圃总是一片繁花似锦,每一株植物都是我亲手栽种的,我懂得它们的习性,我记得最艳丽的是五月的丹阳花,房前屋后到处都是。 一眼望去丛生的杂草、断壁残垣,雨水滴落在墙顶上沿着墙面流下,形成一道道水印,我似乎看到了老房子在哭泣。每次回去都会沿着老房子走一圈,多希望远处升起几缕袅袅炊烟,让我知道还有人在坚守着。看了一次又一次,也只有低矮的瓦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前几年回老家,都会进屋子里转转,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到了现在,都懒得进去了,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拿走的。唯一想拿走的东西,只剩下这里的回忆,却又太过沉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