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十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考纲内容;粤考精讲
(以下三题的文本见专题九的“粤考精讲”)
1.(2013 年广东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所考的四个虚词都在高考考纲所列的 18 个之中,其
中“以”、“为”在 2012 年考过。A 项的两个“以”,第一个
为介词,译为“把”;第二个为介词,译为“因为”。B 项中
的两个“为”,第一个做动词,译为“当作,作为”;第二个
是介词,与“所”字构成“被动结构”。C 项两个“而”均为
连词,表顺承关系。 D 项两个“者”,第一个为代词,可译为
“……的人”;第二个是助词,表语意停顿,可不译。;2.(2012 年广东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力。A 项两个“为”均是动词,第一个为“担任”,第
二个为“成为”。B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译为“的”;第
二个“之”是代词,代指“沙洲阻水”。C 项第一个“所”是
名词,表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可译为“……的地
方”。D 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凭借”、“用”。;3.(2011 年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
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熟练掌
握,其次要结合语境,尤其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A 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B 项第一
个“以”是介词,“凭借,依靠”;第二个“以”是连词,相
当于“而”,表顺承,不译。C 项两个“之”均为代词,“他”,
也是代罗提督。D 项两个“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粤考规律;年份;考点透析; 高考考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是指对阅读文本中出现的文言
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
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也就
是说,高考突出的是阅读中的理解能力,不是学生对常用虚词
的识记能力。;推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主要方法:
1.语法切入法;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鹏”是主
语,“徙于南冥也”是谓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主+谓”词组化,可不译。;2.句位分析法;3.对文分析法;4.标志识别法;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夫”用在段(句);5.语气探究法;6.成语推断法;解题指津; 3.重点记忆有区别、易混淆的用法。高考的考查,喜欢将
虚词中常常被混淆、应用中有区别的虚词用法作为例子来考查,
引诱学生掉进陷阱。如“因”的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常常被混淆,
要区别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从语法功能上进行区别。
4.积累典型例句。要求将 18 个虚词与实际的例子尤其是
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结合来记。因为结合教材中的典型例句,
不会有陌生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文言虚词问题,而且对所学
过的知识兼有复习和整理归纳的作用。; 5.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多是对文
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进行考查的,如“以、之、其、
而、为、于、且”,对这些虚词可以作重点记忆。以 2011 年和
2012 年全国 17 套高考题为例,这些虚词考查的频率如下:2011
年考查了 14 个文言虚词,其中“以”在 6 套卷中出现,为最多,
其次是“之”、“而”、“其”、“于”均在 4 套高考卷中考
查,而“者”、“焉”、“乎”、“也”、“若”、“与”这
些根本没有设题考查;2012 年考查了 13 个文言虚词,“以”
的考查次数仍居榜首,多达 12 处,其次是“为”考查了 7 处,;“之”、“其”、“而”均考查了 5 处,“于”考查了 4 处,
“所”、“且”、“则”、“乎”、“与”、“者”考查了 1
至 2 处。可见,18 个虚词里面是有热点、重点的。当然出现频
度不高的虚词也不能忽略,毕竟过去不考不代表以后不考。
6.注重整理、归类。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整理、归类、辨
识,以练习来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以整理、归类来理清记忆
的思路,以区别对待来分清特殊用法与一般用法,积累便有了
定时的反刍。同时,以课文例句来反推意义及用法也是行之有
效的复习记忆虚词的方法,不妨认真揣摩使用。;(二)答题指要;做高考文言虚词选择题,一定要把题中选项所列出的材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