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光面爆破总结.doc

发布:2016-10-09约3.7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百乐隧道0#斜井光面爆破总结 一、工艺原理 为了获得良好的光面爆破效果,一般可选用低密度、低爆速、高体积威力的炸药,以减少炸药爆轰波的冲击作用而延长爆炸气体的膨胀作用时间。不同炸药产生不同的裂缝破坏范围,为了获得预期的光面爆破效果,应尽可能用小药卷炸药。药卷与炮孔之间的不藕合系数通常取1.1~3.0,其中1.5~2.5用得较多。光面爆破周边孔间距一般取孔径的10~20倍,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中取小值,整体性完好的岩石中取大值;最小抵抗线一般取大于或等于孔距,炮孔密集系数m取0.8~1.0,硬岩取大值,软岩取小值。线装药密度—单位长度炮眼装药量(g/m),软岩中取70~1209/m,中硬岩石取100~1509/m,硬岩取150~2509/m。光面爆破时周边眼应尽量考虑齐发起爆,以保证炮眼间裂隙的贯通和抑制其它方向的裂隙发育。周边眼的起爆间隔不宜超过1OOms。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工艺流程图 图1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放样布眼 钻眼前,测量人员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准确定出隧道中心线和拱顶面高程;用红油漆画出开挖轮廓线,并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得超过5cm;每次测量放线的同时,要对上次爆破断面进行检查,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三)钻眼要求 掏槽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 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大于10cm。 周边眼:开眼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允许沿轮廓线调整其误差不得大于5cm;炮眼方向可以3%~5%的斜率外插,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得超过15cm。内圈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内圈眼与周边眼应采用相同的斜率。钻眼装药率调整,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相应调整装药量),力求所有炮眼(除掏槽眼外)眼底在同一平面上。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爆破。 (四)炮眼布置要求 1.先布置掏槽眼,其方向在岩层层理明显时应尽量垂直于层理,掏槽眼应比其他眼加深20cm。 2.周边眼严格按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在硬岩层中,周边眼的眼口在断面设计轮廓线上,眼底超出轮廓线小于10cm;在软岩中,周边眼的眼口在断面设计轮廓线内小于8cm,眼底落在轮廓线上。 3.辅助眼根据上稀下密,中部均匀分布的原则布置。 (五)孔口堵塞长度L0 L0=(0.2~0.5)W 一般堵塞长度浅眼不超过20cm,深眼不超过30cm。 (六)清孔装药 装药前用小直径高压风管将炮眼内石屑吹净,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不得混装。所有炮孔均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周边眼不小于20cm,其他眼不小于35cm。周边眼采用小药卷配导爆索,以增加不耦合系数和爆破时的缓冲作用,炮孔装药均采用反向装药结构。 (七)连接起爆网络 起爆网络采用复式网络,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导爆管采用四通管连接,不能打结和拉伸,各类炮眼雷管连接段数相同。引爆雷管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在离一根导爆管自由端15cm处,聚能穴背向传爆方向,网络连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后再起爆。 1.器材选型 根据隧道所穿越围岩的类别以及岩石强度性能等,选用威力适中、匹配性好的2#岩石硝铵炸药,引爆器材则选用国产Ⅱ系列15段非电毫秒微差雷管。 2.掏槽眼形式 Ⅳ类围岩掏槽眼形式采用楔形斜眼掏槽;如下图2所示。不同的围岩类别、不同的开挖方法,掏槽眼的深度也不一样。 3.光爆参数选择 (1)对于Ⅳ类围岩正洞开挖爆破时,合理布置周边眼间距、内圈眼间距以及内圈眼、周边眼起爆时差,确保有效地实现光面爆破;尽可能减轻爆破的震动效应,获取良好的爆破效果。 (2)各类围岩实施爆破时,其光爆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图2 楔形掏槽示意图 表1 Ⅲ、Ⅳ类围岩光面爆破技术参数表 围岩类别 周边眼间距 E(m)))20mm小药卷间隔装药,导爆管、导爆索、竹片用电工胶布与炸药卷绑在一起。如图3所示。 图3 周边眼装药结构 (4)起爆顺序 图4 起爆顺序图 (5) 炮眼布置和装药参数 根据本工程隧道地质及围岩情况,对隧道不同类别围岩按开挖支护施工方案进行相应隧道爆破施工设计。Ⅳ类围岩采用台阶开挖法爆破设计。 光面爆破炮眼药量分配表 序号 炮眼分类 炮眼数 雷管 段数 炮眼 深度 炮眼装药量 每孔药卷数 单孔装药量 合计药量 个 段 M 卷/孔 Kg/孔 Kg 1 掏槽眼 6 16 1段 3.7 18.5 15 2.775 16.65 5 辅助眼45 7 3段 3.2 16 2.4 16.8 6 6 5段 16 2.4 14.4 7 6 7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