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18章遗传病的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8章 遗传病的治疗 Chapter 18 treatment of hereditary disease 第1节 手术治疗 对组织器官发育异常的遗传病,用外科手术对病损器官进行修复、切除或组织器官移植,以有效改善某些症状。 一、手术修复 二、手术去除 三、组织器官移植 第2节 药物治疗 原则:补其所缺、去其所余 1、补其所缺 如:补充蛋白、补充酶、激素替代等。 酶的诱导、输注和移植可解决长期给药问题。 如:雄性素可诱导抗胰蛋白酶治疗抗胰蛋白酶缺乏。 2、去其所余 排除其所堆积的物质。 用理化方法将多余物质清除或排除: 如:用青霉胺或锌剂加速铜离子的清除来改善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血浆置换和血浆过滤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用代谢抑制剂降低生产过剩疾病的代谢率: 如:别嘌呤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形成,治疗原发性痛风和自毁容貌综合征。 减少对所忌物质的吸收: 如:苯酮尿症患者口服苯丙氨酸氨基水解酶胶囊,使苯丙氨酸转化成苯丙烯酸而减少吸收。 第3节 饮食治疗 一、饮食控制的一般原则 (一)多则减少 如:苯丙酮尿症---限制苯丙氨酸摄入 (二)缺则补充 如: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含钙多的食品 (三)禁忌物质 如:半乳糖血症患儿---避免乳类食品的摄入 二、把握时机 (一)饮食治疗越早越好 应尽量在损害发生前进行治疗。 (二)饮食治疗适应病情 饮食治疗应随病情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第4节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运用DNA重组和基因转移技术,将某个外源正常基因插入病人的适当的靶细胞中使之表达,对患者缺乏的或异常的蛋白质提供正常表达产物,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是治疗遗传病的理想方法,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纠正致病基因,达到根治的目的。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和途径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和途径 (二)基因治疗的途径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直接体内疗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体内有关的组织或器官,使其进入相应的细胞并进行表达。(未广泛运用) 间接体内疗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合适的靶细胞,经过筛选并增殖,回输给患者,使该基因在患者体内有效表达相应产物。(常用方式) 间接体内疗法的基本过程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基因转移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 1、化学法 应用磷酸钙沉淀法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以加强细胞从培养液中摄取DNA的能力。 转移效率低,成功率约为1/102~103。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2、物理法 (1)电穿孔法 借助电流穿击靶细胞膜使其对DNA通透性增加。 有可能使细胞受到损伤。 (2)显微注射法 用显微技术向细胞核内直接注射外源基因。 主要应用于转基因动物。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2、物理法 (3)脂质体法 用人工脂质体包装外源基因,通过脂质体与靶细胞融合或直接注射到病灶区,将外源基因导入。 优点:①无毒性和免疫原性,②不在体内堆积,③大小适合,④可适应不同的细胞膜和生理要求。 缺点:转染效率低,瞬时表达。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2、物理法 (1)化学法 (2)显微注射法 (3)脂质体法 (4)直接注射法 将裸露的DNA或载体直接注入组织内。 更适合基因治疗,但效率难以预料。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3、同源重组法 将外源正常基因与导入的靶细胞染色体同源序列通过交换进行重组,用新基因片段替换有缺陷的片段。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3、同源重组法 将外源正常基因与导入的靶细胞染色体同源序列通过交换进行重组,用新基因片段替换有缺陷的片段。 对于体细胞基因治疗,体外培养细胞的时间不能过长,筛选量大,故在临床上应用也受限制。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二)基因转移方法和载体 4、载体介导基因转移 载体能将外源基因特异的转移至靶细胞。 分为: 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将RNA和DNA病毒去除致病性基因,同时具有携带目的基因的特性的人工改造病毒。 病毒介导基因转移(virus mediated gene transfer):是指以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目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组装到病毒载体上,并使重组病毒感染受体宿主细胞,完成基因转移。 非病毒载体 二、基因治疗的方法 (三)靶细胞 靶细胞(target cell)是指接受转移基因的体细胞。 靶细胞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易于取材;②具有增殖优势,生命周期长,便于体外培养;③便于进行遗传技术操作;④安全回输。 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是造血干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细胞等。 三、基因治疗的临床运用 腺苷脱氨酶缺乏严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