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建筑建筑内外部空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公共建筑内外部空间
摘要:本文浅析了公共建筑中的内外部空间组合设计。并利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筑 空间
在各种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是极为特殊而重要的的一类。公共建筑所形成的总体空间环境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物质与精神的场所。人们身处建筑之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是为了生活,更多地是精神层面上的要求。
一、建筑外部空间——室外环境空间与建筑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说:“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的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果等。而在这之中建筑应位于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当形成一定的格局之后将对其它因素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在具体布局中,主体建筑是构图的核心。
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与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要强调各种对比。许多不可分割的建筑物联系成为一种壮丽的建筑艺术总效果。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1 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在不同的公共建筑中,有的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比较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要充分考虑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有的在道路和交叉口处,为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常将建筑后退。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小品、壁画,借以丰富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美化与丰富了室外空间环境,同时也把主体建筑衬托得更加突出和亲切怡人。
2 活动场地 有的公共建筑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部位的出入口附近。除需要与建筑密切配合外,还应与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围墙等组成有机的整体。
3 停车场所 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
4 服务性的场所 如锅炉房、厨房等,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要注意保持主体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完整。
在建筑设计中应在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单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考虑与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将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做到两者水乳交融。除对周围的广场、道路、建筑绿化等到要素应有密切的联系与组合外,还应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朝向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充分做到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以及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二、建筑内部空间
公共建筑空间的划分: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简称使用、辅助、交通三大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要求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能对人流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在设计室内空间时,应注意到:
a.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公共建筑空间,因形状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当建筑空间需要表现活泼、开敞、轻松的气氛时,常选择那些不规则或不对称的空间与造型。因为这种空间与造型易于取得与相邻空间或自然环境相互流通、延伸与穿插的效果。
b.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在公共建筑的创作中,对于室内空间环境的构思,常运用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使整个建筑空间环境具有优美的整体感。
(一) 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是空透些还是封闭一些,两者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室内空间环境的划分,应根据设计的意图,采用如半隔断、空花墙、博古架、落地罩或家具组合等方法,以取得空间之间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在设计创作中,常需要划分几个区域,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如动与静、通与停等。动则需要畅通无阻,静则可短暂停留。
三、建筑内外部空间组合
空间组合方式有很多种,选择的依据一是要考虑建筑基地的外部条件,周围环境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空间组合方式上的选择;二是考虑建筑本身的设计要求,如功能分区、交通组织、采光通风以及景观需要等等;。
空间的组合方式根据各自的特征,从功能上概括起来有并联式、串联式、集中式、辐射式、组团式、网格式、轴线对位式等,下文将重点介绍以上提到的几种形式。
1. 并联式组合
并联式组合空间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性质和结构特征的空间单元以重复的方式并联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简便、快捷,适用于功能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