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4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1014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1.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3、卷面书写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凝成( nín ) 眩目( xuàn ) 小憩( qì) 盘虬卧龙( qióu )
B、呵责( hē) 洗濯(zuó) 愕然( è ) 迸溅( bìng )
C、伫立( zhù) 黄晕( yùn ) 发髻( jì) 禅心( chán )
D、啜泣( chuò) 澄清( dèng ) 冉冉( rǎn ) 玷污( zhān )
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
A、诱惑 辜负 雏形 崛强
B、贮畜 朗润 训戒 忍俊不禁
C、潦亮 耸立 烘托 录录终生
D、抖擞 安适 诅咒 仙露琼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通过这次学习,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一寺临河干 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 ⑷但知其一
1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2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今义:
1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众服为确论
翻译 :
⑵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
1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