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系2002级外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理系2005级外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 肠 梗 阻 intestinal obstruction 一、定义 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二、病因与分类 (一)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①肠腔堵塞 ②肠管受压 ③肠壁病变 2、动力性肠梗阻 ①麻痹性肠梗阻 ②痉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二)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 1 单纯性肠梗阻 2 绞窄性肠梗阻 (三)按梗阻部位高低 1 高位肠梗阻 2 低位肠梗阻 (四)按梗阻程度分类 1、完全性 2、不完全性 (五)按病情缓急 1、急性肠梗阻 2、慢性肠梗阻 三、病理生理 (一)肠管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 1、肠蠕动增强 2、肠腔积气积液、扩张 3、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 (二)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 1、体液丢失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2、全身性感染和毒血症 3、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腹痛 2.呕吐 3.腹胀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二)体征 1 局部 2 全身 (三)辅查 1 实验室 2 影像学 五、治疗 (一)基础治疗 1 胃肠减压 2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 防治感染 (二)解除梗阻 1 非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 六、护理: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①局部 ②全身 ③辅查结果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七 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2)生命体征 (3)腹部体征 (4)术后恢复情况 (二)护理诊断 1、疼痛 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 通过障碍有关 2、不舒适 与肠梗阻致肠腔积液积气 有关 3、体液不足 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 胃肠减压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肠坏死.腹腔感染.休克 (三)预期目标 1 腹痛减轻 2 腹胀缓解 3 体液平衡得到维持 4 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⑴饮食:禁食,肠功能恢复后进流 质,忌甜食和牛奶 ⑵胃肠减压 ⑶体位 ⑷缓解腹痛和腹胀 A、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 B、针炙 C、胃内注入液体石蜡 ⑸呕吐护理 A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误吸 B 观察呕吐物性质、量、次数、发生时间 C 呕吐后清洁口腔 D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⑹记录出入液量和合理输液 ⑺防治感染 ⑻严密观察病情 A、生命体征 B、腹部体征 肠绞窄临床特征: ①腹痛发作急骤,开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不亢进,呕吐早剧烈而频繁。 ②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 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白细胞升高。 ④不对称性腹胀。 ⑤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⑥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无好转。 ⑦X线:见孤立,固定的肠袢,不受体位、时间的影响。 (五)护理评价 (六)健康教育 1 指导正确进食 2 向病人讲明活动的重要性 3 保持大便通畅,若有腹痛及时来院 复查。 七、常见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及时正确治疗腹腔炎症对防止粘连发生有意义。采用非手术治疗。 肠蛔虫堵塞: 由于蛔虫结聚成团并引起局部肠管痉挛而致肠腔堵塞。多见于农村儿童,驱虫不当常为其诱因。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常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肠扭转是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绞窄、坏死,死亡率高达15%-40%。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称为肠套叠,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病理因素、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8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最多见为回肠未端套入结肠,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其治疗早期采用空气灌肠复位(48小时之内) * * 2、术后护理 ⑴观察病情 ⑵体位 ⑶饮食 ⑷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护理 ⑸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⑹活动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