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效用 效用的定义 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获得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本假设 消费者偏好或选择的基本假设: 完备性:可以比较 ab、ba 或 a=b -传递性:可以传递 ab、bc 则 a>c 不饱和性:多比少好 有益的物品多比少好;有害的物品少比多好。 研究效用最大化的两种方法 基数效用论(1,2,3,4, …… )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 序数效用论(第1、第2、第3……) 效用没有单位,无法度量,但可排列。 这两种不同分析方法的结论完全相同 一、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例: 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0 0 0 1 30 30 2 20 50 3 10 60 4 0 60 5 -10 50 3.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当MU 0, TU↑ ; 当MU 0, TU↓ ; 当MU = 0, TU最高点, 处于↑ 、↓的拐点。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量Q 边际效用MU 0 0 1 30 2 20 3 10 4 0 5 -10 三、效用曲线和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1、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 2、当消费量较少时,边际效用较大,而总效 用较小 3、当消费量较多时,边际效用较小,而总效 用较大 4、当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最大 5、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下降 四、货币的边际效用——单位货币的效用λ 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基于: 1、研究的是某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假定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货币支出占总货币收入的较小部分。 五、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 1、等边际原理—配置商品的最大效用原则: 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一定数量的该种商品配置到不同用途时, 要想使总效用最大,应该使这种商品在每一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五、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 2、最优预算原理—购买商品的最大效用原则: 假定:消费者偏好给定;各种商品价格已知;消费者收入既定;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各种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实现最大效用的条件是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商品所支付的单位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单位货币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MU1/P1=MU2/P2=…MUn /Pn 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五、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 需求曲线推导:假设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为2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购买该物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 图示 表达式 如果消费多种商品,消费者均衡公式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I): 1、含义: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的凸向原点,斜率一定是负的。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在同一平面图中,可以有多条无差异曲线 每条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越是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