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根据1班叶老师的复习整理)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组织:
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行为测验的效度
6.群体的规模。群体规模的大小、人数多少对于个体是否从众,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沟通过程:
信息源、编码、信息、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
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2007.07)
(1)失真源。(2)沟通焦虑。(3)过滤。(4)选择性知觉。(5)情绪。(6)语言。
试比较分析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利弊。(2003.04,2005.07)
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下面一些主要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我们可以在决策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信息。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除了更多的投入以外,群体能够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这就为多种方法和多种方案的讨论提供了机会。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如果那些会受到决策影响的人和将要执行决策的人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决策,并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这样决策就能够获得更多支持,执行决策的员工的满意度也会提高。
(4)增加合法性。群体决策过程与民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被认为比个人决策更合乎法律要求。
群体决策的缺点是:
(1)浪费时间。群体决策所用的时间与个人决策所用时间相比,就要多一些,从而就限制了管理人员在必要时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2)从众压力。群体成员希望被群体接受和重视的愿望可能会导致不同意见被压制,在决策时使群体成员都追求观点的统一。
(3)少数人控制。群体讨论可能会被一两个人所控制,如果这种控制是由低水平的成员所致,群体的运行效率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4)责任不清。群体成员对于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所以群体决策会导致任何一个成员的负责都会降低。
综上所述,就准确性而言,群体决策更准确,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质量更优。但就速度而言,个体决策速度优势更大。在效率上群体决策总是劣于个体决策。
第八章 群体的人际关系
联系实际谈谈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2002.04,2003.04,2006.04)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一个部门或组织的人际关系协调,必然使这个单位的凝聚力提高,从而增强群体士气,提高劳动积极性。反之,如果一个群体的人际关系差,关系紧张,就会削弱群体凝聚力,降低工作效率。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第三它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具体表现以下三点: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简要说明人际反应特质的内容。(2006.07)
包容的需求。具有这种需求的人希望与别人交往,想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控制的需求。在权力上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感情的需求。在感情上有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
(1)动机;(2)威胁;(3)信息沟通;(4)个性特征;(5)组织文化。
第九章 群体间互动行为
冲突:
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激发冲突的技术:
(1)运用沟通;(2)引进外人;(3)重新建构组织;(4)任命批评家;(5)奖励不同意见的人。
处理冲突的主要行为意向:
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衷。
简要说明处理冲突的策略。(2003.04)
(1) 运用竞争。竞争策略也叫强制策略,通过竞争,必然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2) 运用合作。合作策略是比较开诚布公的策略,能够使冲突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
(3) 运用回避。回避是一种消极的策略,既不合作也不竞争,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都缺乏兴趣。
(4) 运用迁就。迁就策略主要是一种合作的倾向,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别人的利益。
运用折衷。折衷是双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寻找一种权宜的可接受的方法。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领导简述制约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决策程序决策民主化主要内容①决策观念民主化②决策体制的合理化③决策研究的公开化④决策的法制化。决策科学化有:①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和系统的决策观念②决策程序科学化,主要是指决策程序是一个科学系统,有一整套科学技术做保障,使每个步骤达到科学化③决策方法科学化简述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联系实际论述组织变革的压力。在当今世界,各种组织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可能变为推动组织进行变革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