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民族的舞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 民族的舞步; 本单元所选音乐以民族舞蹈为主题,旨在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我国不同的民族歌舞,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和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活 动;打起鼓来敲起锣,扭丰收秧歌唱起歌。
男女老少喜洋洋,歌唱幸福新生活。;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 秧歌舞;欣 赏;阿细跳月 ; 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弥勒、路南、泸西、丘北、宜良等县。阿细人所跳的三弦舞,分青年舞和老年舞。跳青年舞时,在悦耳的口哨声引导下,吹起清脆的黄竹笛,男子弹拨起大三弦,女子则双臂左右摆动,按节拍击掌,同时,换脚跳三步,空中蹬三脚,舞蹈始终保持跳跃状态,由六拍组合成的这种“三步弦”,是阿细人在“火把节”时所特有的自娱性舞蹈。由于多在月光下起舞,后又被人们称为《阿细跳月》。 ; 阿细跳月;阿细跳月的起源 ;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 ; 至于阿细人为何在“三步弦”中始终要保持跳跃的舞姿,还有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阿细地区的人们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奴隶生活。每到播种季节,为了抢时间为奴隶主尽快烧荒、播种,人们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劳作。为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便两脚一边不停地跳跃一边进行劳作。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阿???跳月文艺表演 ;走向世界的阿细跳月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