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电路计算题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小班)
教师 刘赛华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学案主题 电路分析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间) 第( )课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串并联电路分析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电路分析
欧姆定律以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期末重难点 教学过程 电路计算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I3=……In
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U3+……Un
3、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4、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U1/U2=R1/R2 U1:U2:U3:…= R1:R2:R3: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I=I1+I2+I3+……In
2、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U1=U2=U3=……Un
3、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I1/I2= R2/R1
对比小结: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分配或电流分流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导体上的电流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R1+R2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例1:如图1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U相同,R1<R2,电路的总电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图1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例2:一只10Ω的电阻与一只0.1Ω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 ( )
A.等于1Ω B.小于0.1Ω C.等于10.1Ω D.大于0.1Ω小于10Ω
几种常见题型:
1.串联电路
例3:如图5所示,电阻R1=12欧。电键SA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0.3安;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图5
2.并联电路
例4: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7.5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
求:(1)泡L2的电阻 (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 (3)干路电流
3.取值范围
例5: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使用0.6A量程,电压表使用15V量程,电源电压为36V,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接入电路的电阻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A,现通过调节来改变通过的 电流,但必须保证电流表不超过其量程,问:
(1)的阻值是多大?
(2)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不能小于多少? 图6
(3)取最小值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大?
4、电路变化题;
例6: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且保持不变,
R1=R3=4Ω, R2=6Ω.
试求:(1)当开关S1、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5、方程解题
例7:如右图所示, R1=30欧姆,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 伏特表的示数为3伏, 滑片P在b端时, 伏特表的示数为4.5伏,求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拓展提升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