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资料]8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可编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海洋和海陆交替
带地貌和沉积物
一、海洋动力作用
二、海岸地貌和沉积物
三、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部主要地貌
特征和沉积物
四、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
思考题
一.解释名词、概念:
1. 波浪
2. 潮汐
3. 沙嘴
4. 浪基面
5. 海蚀崖
6. 三角洲
二.各列举至少5种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类型
8 2
海洋是地表最大的积水盆地,面积约3.61×10 km ,占地
球表面积的70.8%,占水圈体积的96.5%。
海洋地貌有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洋盆),其水
深和坡度特征如下:
最大浪潮所能
冲击到的上界低潮线
一、海洋动力作用
海洋动力作用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海啸等。其中以波浪作
用为主,潮汐作用只在有潮汐海岸对地貌起塑造作用,海流
对海岸的地貌作用也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那样显著,海啸是
由于海底地震或火山等引起的巨型波浪,对海岸地区破坏力
巨大。
? 1、波浪作用
? 2、潮汐作用
? 3、海流作用
? 4、海啸作用
1、波浪作用(wave)
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风对海
面作用,使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
成波浪。波浪由波峰、波谷、波长、波高和振幅组成。
波浪的传播:波形沿水平方向前进,水质点作上下旋转而无水
平位移。
波长
平均海平面
波峰 高
波
水深
波谷
海底
波浪要素
A 、深水区水质点运动
深水区水质点沿轨道运动一周,波形往前移动一个波长的
距离。同一波峰的平面延伸联线称波峰线,垂直波峰线的
方向为波浪运动方向。
问题:
扔在深水区的空瓶能够很快到达岸边吗?
B、深水波浪和浪基面
在海面以下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只有海
面波的1/512。因此外海传来的波浪进入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浅
水区时,波浪中的水质点才比较明显地扰动海底,通常把1/2
波长的深度看作波浪作用的极限深度。1/2波长深度的连线称
为浪基面,大于浪基面深度处为深水波浪,反之为浅水波浪。
C、浅水区波浪
波浪进入浅水区,水质点运动与海底摩擦,自海面向海底,水质点运
动轨迹的形态发生变化,由圆形渐变为椭圆形,扁度随水深减小而增
大,称浅水波
D、进退流
在浅水区(水深小于1/2波长),由于受到底部沉积物阻挡,波
浪的外形变得不对称,波浪的前坡变陡,后坡变缓,波峰变
窄,波谷拉长产生明显的横向流(进退流)。此时波浪具有明
显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各种海岸地貌。
深水波浪带 破浪带 拍岸浪
当波浪向岸传播中,波高逐渐增加,波速逐渐减小,水
质点轨道强烈扭曲变形,当波峰超出下部水体的支撑时
发生破碎形成破浪。
波浪破碎为主的地区才有大量沉积物被搬运,破浪是塑
造海岸的重要力量。
E、波浪折射和沿岸流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由于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斜交或海底地形的
起伏变化,都会随着水深的减小而使波浪传播速度改变,在一个
波峰线上,有些段运动速度快,有些段运动速度慢,波峰线发生
弯曲,称为波浪折射,与此同时,形成平行海岸的波浪流,称为
沿岸流。
红色箭头指示了海滩沙粒的运动轨
迹,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