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6
施工技术交底
单位工程名称 桥涵工程主送单位工程部部位 框架涵接收单位日期灌注侧墙、顶板砼、养护
防水层及沉降缝
出入口铺砌及顺沟、顺路
过渡段施工
检查、验收
制作试块
检查砼试块强度
制作试块
安放模板检查定位
灌注底板砼、养护
基础施工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侧墙、顶板钢筋绑扎、立模
检查砼试块强度
安放钢筋
钢筋制作
一、钢筋砼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具体施工工艺
1、由项目部测量班负责本涵的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放出涵洞的中心位置及纵横轴线,现场核对图纸所示的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与既有沟槽、排水渠道的连接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审定。对涵洞外所放桩位埋设护桩,并用混凝土包裹并严加保护;同时在雨后或者现场怀疑被破坏时,必须经测量班复测,确保放样准确无误;高程点引至涵洞旁边不易破坏的地方。施工放样图如下示: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按1:1.25放坡;基坑底面按涵洞基础设计平面尺寸加宽50cm开挖;在基坑底四周加设30×30cm排水沟,涵洞进出口各设一个的集水井,收集基坑内的地表水及地下水。
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的方法。基坑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至离基底有30cm时,则采用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基底土层降低承载力。基底整平时按各个涵节之间的高差设置台阶。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容易坍塌的土质时采取木板桩、挡板等措施进行支护。
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①做好轴线控制点及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工作,复核其夹角、高程是否准确,若有疑问及时与主管领导联系。
②用白灰线撒出开挖范围,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施工。
③与领工员联系确定弃土位置和基坑内水排放位置,提前准备防、排水设施。
④人力开挖机具设备及机械施工设备准备齐全。基坑开挖的安全质量措施齐备。
3.基础混凝土施工
根据施工图纸测设垫层模板位置,用组合钢模或竹胶板木模做边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分隔缝,分仓跳搅)。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尺寸、刚度、稳定性;将基础标高引到模板上,并做好标记,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标志;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当发现混凝土离析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废弃该车混凝土;采用50振捣棒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当浇筑达到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将基础顶面抹平但不留光面。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走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采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或到试验室做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方可拆模。
4.涵身、出入口端墙及帽石施工
涵身可以根据沉落缝分段跳仓施工,也可通体施工,但是通体施工是一定要注意沉落缝的设置,是沉落缝要垂直水平闭环(可用对拉螺栓固定),砼浇筑时在沉落缝的两侧同时浇筑同高度砼,以免使沉落缝位移。
模板和支撑
涵洞基础及涵身内外侧模板采用竹胶模板,模板表面整平、清理干净后刷新机油或色拉油脱模脱模剂,模板的接缝拼接严密并用胶带粘结平整,以增进砼外观质量。
支撑系统支架及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配合加固螺栓,下端设可调支座,上端设可调支撑,边墙内外模板加固采用用直径14钢筋对拉丝固定,竹胶模板的外侧竖向设100*80cm的木方间距300~400cm,横向(水平)每隔600~700cm设一道双根直径48的钢管配合“3”字卡加固及10mm的钢板垫块(对拉螺栓要使用双螺母),紧固螺栓的水平间距根据涵洞的节长均匀分部间距一般600~700cm,上下要整齐规范;
②底板强度达到2.5Mpa后,绑扎侧墙钢筋,支立内模及顶板底模,绑扎顶板钢筋及安装外模,将墙身、顶板标高引到模板上,并做好标记,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标志,检查模板尺寸、刚度、稳定性良好后灌注侧墙、顶板混凝土。灌注墙身竖向混凝土时,灌注速度不宜过快,采用分层浇筑法(同时两侧壁同时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 cm。顶板混凝土应一次灌注,木抹找平。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用50振捣棒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为20~30s,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30cm,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初凝后终凝前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禁止洒水。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在收浆后12h内即应覆盖,采取塑料薄膜封闭覆盖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5天。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④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做同条件混凝土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