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总成技术条件车门总成技术条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 东 新 大 洋 电 动 车 有 限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车门总成技术条件
前 言
本标准由新大洋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新大洋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新大洋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顺辉
本标准审核人:马进龙
本标准标准化审查:
本标准批准人:李剑波
本标准为新大洋零部件技术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门、后门总成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4378.1???金属冷冲压件 结构要素JB/T 4378.2 金属冷冲压件GB/T 13914???冲压件公差??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3部分: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GB/T 1804??? 一般公差B/T 4129???? 冲压件毛刺高度GB/T 2828??? 记数抽样检验程序
3 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车应按照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技术协议等相关文件执行。
车各零部件,必须是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有合格证后,才能进行总成装配。
车中有防腐、防尘、防水、防噪音和密封要求的搭接处,应按图纸、焊接工艺卡的要求进行涂胶或采用其它措施。
装配调整要求:
车门组焊后应保证车门内部组件相对位置的正确性,车门玻璃升降应轻松自如,不允许出现卡滞、松旷等现象。
车应能保证所有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内外饰件、电器附件都能在装焊的车上顺利安装,并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不应出现松旷、脱落、变形等现象。
车螺钉连接件,安装到车身骨架上,只需调整即可达到要求,不允许出现强制安装及修整。
门、背门与相邻车身部位的面差应不大于1.0 mm,腰线高低差应不大1.0 mm。
车中各零部件应依据产品图样装配齐全、正确,无错装、漏装,无损坏。
车表面质量要求:
a) 车表面分为A、B、C、D四个区域,区域划分规则见附录。
A区域内,不允许出现划痕、皱折、波浪、凸包麻点、棱线不清、拉伸纹路、裂纹、磕碰、毛刺、焊接、锈蚀及影响涂装质量等任何缺陷;
B区域内,不允许出现划痕、皱折、波浪、麻点、棱线不清、翘曲、裂纹、磕碰、毛刺、焊接、锈蚀等缺陷,允许有较轻微的拉伸纹路;
C区域内,不允许出现皱折、波浪、麻点、棱线不清、翘曲、裂纹、磕碰、毛刺、焊接、锈蚀等缺陷,允许有较轻微的拉伸纹路及轻微的划伤;
D区域内,不允许出现皱折、裂纹、磕碰、毛刺、焊接、锈蚀等缺陷,允许有较轻微的拉伸纹路,允许有不影响装配的波浪、棱线不清和轻微翘曲存在。
b) 其它外观要求应符合表面平整、包边整齐紧固,与相邻表面的过渡平顺,无翅曲,其高度差符合图样或技术条件的规定,表面无锈蚀
3.4 主要尺寸要求:
.4.1 窗口和门洞要求内外板止口平齐,边沿偏差不超过1.5mm。
.4.2 各车门总成关门时,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反弹现象,门框与车门的密封间隙与公称尺寸的误差
不大于±1.0mm。
.4.3 车门、翼子板、侧围外板棱线的侧视方向平顺度误差在全长内不超过1.0mm,相邻制
件平顺度误差不超过0.5mm。
车总长尺寸与公称尺寸的偏差不大于.0mm。
车总宽度尺寸与公称尺寸的偏差不大于.0mm。
车总高度尺寸与公称尺寸的偏差不大于.0mm。
左右对称点高度差不大于1.0 mm。
车门总成、与相应检具的要求:
.4.8.1 定位孔的位置度不大于0.1mm;
.4.8.2 重要的安装孔(如车门安装孔、悬置孔、内饰安装孔等)的位置度不大于0.3mm;
.4.8.3 制件型面与检具型面及样板刀的误差不大于±0.5mm;
.4.8.4 不重要的安装孔(如线束孔等)的位置度不大于0.5mm;
.4.8.5 制件边界与检具的误差不大于±1.0mm。
.5 焊接质量要求
.5.1 车凸焊螺母等标准件与冲压件的焊接强度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标准件与冲压件的焊接强度
螺纹规格 最小剥离扭矩,N·m 螺纹规格 最小剥离扭矩,N·m M4 24.5 M8 44.1 M5 24.5 螺柱焊为3.5 M10 58.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