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docx
路面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本项目拟建设两个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分别位于K75+900(1#预制场)和K95+600北侧(2#预制场),基层施工时以K80+800为界设置两个工区,两个工区的稳定土分别由对应的拌合站提供。
材料进场时需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现场复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出具材料现场复验报告;材料各项指标均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拌合站在底基层开工前180d开始备料,备料数量为工程量的1/3。
(2)配合比选定
工地试验室所出具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应在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进行验证,若各项指标反应良好,可投入大规模施工。
(3)机具设备的调试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摊铺机等各种机具设备使用前需进行充分调试,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进行进一步验证,确保各项性能参数满足施工要求。
(4)下承层检测
底基层施工前需对路基进行复验,清除下承层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确保表面密实、平整,具有规定的路拱,无松散及软弱地点。复验合格后才可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施工前,如下承层表面干燥,可撒少量水湿润,并进行复压处理。
2测量放线
摊铺时采用设钢丝绳基准线的方式进行摊铺。放样原则按直线段10m,曲线段5m进行,用钢钎分别放出中线桩和边桩,放样以后撒上白灰线,根据基层标高和松铺系数(施工前暂定为1.30)调整钢钎上横杆高度,使之与底基层、基层横截面外侧标高相对应,架好摊铺厚度控制线和钢丝绳。钢丝绳两端用紧线器拉紧,张紧力约800~1000N,使钢丝绳在放置找平传感器感应杆后不至下垂。
主杆长度一般为50~70cm,入土深度不小于30~40cm,垂直牢固地埋于土中。主杆上套一可上下移动套环,套环一侧有一螺孔使其能够固定。钢丝蝇尽可能靠近摊铺层边缘,最大不超过20cm。基准线一侧通过弹簧称连于张紧器上,另一侧固定。
3水泥稳定碎石拌合
采用WCZ500型连续式拌和机进行拌和。上料、加水采用自动控制。拌和站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既定施工配合比上料拌和。拌和过程中,质检人员采用目测法和取样试验的方法对混合料的质量随时抽检,符合要求后运至现场。运料车装料时有专人指挥,车辆前后移动每装一斗料,车挪动一下地方,以防止混合料发生离析。
4水泥稳定碎石运输
摊铺时运输车在摊铺机前约50m处调头,倒向摊铺机,距摊铺机料斗约20cm处停车,摊铺机推动时,升斗卸料,自卸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摊铺
摊铺时投入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两者前后相距8m,横向接头搭接长度为10cm。摊铺厚度控制采用钢钎、挂钢丝绳的方法进行。在摊铺宽度线两侧及前台摊铺机中间接缝处放线打上钢钎,后台摊铺机中间位置直接将小滑靴走于前台摊铺机摊铺的未压实料面上。摊铺时设专人负责看护放样钢丝及高度传感器,避免扰动钢丝和传感器分离。
刚开始摊铺时,在摊铺机熨平板下垫方木,保证一定的水泥稳定碎石的虚铺厚度。以后每次开始摊铺时,可在已摊铺碾压后切直的稳定层上放一片薄木板,摊铺机直接坐于其上,以确定虚铺厚度。
摊铺前,调整摊铺机熨平板及螺旋布料器高度,使其满足摊铺厚度及处于最佳摊铺状态要求。摊铺时,摊铺机以1.5m/min左右的速度匀速前进,摊铺时连续不间断,避免出现停机待料现象。摊铺过程中,螺旋布料器内最佳料位高度为覆盖布料片的2/3,防止搅拌产生离析现象。摊铺机夯板和振动须调试得当,以保证混合料在摊铺后获得70%以上的压实度。
摊铺机摊铺时,其前应有3~5辆车在等候卸料,以保证摊铺作业的连续性,以提高平整度,连续摊铺过程中,派专人指挥运料车在距摊铺机约20cm处停住,不撞击摊铺机,影响平整度。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并带着刹车,靠摊铺机推动,防止混合料洒落一地,影响施工进度。
摊铺时设专人在摊铺机后检测厚度、平整度、横坡度等指标,发现问题后尽量及时通知摊铺机司机作出调整。
在每台摊铺机后面安排专人分两侧清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铲除局部集料离析、粗集料窝或者粗集料带,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整平或用筛网过筛后的细混合料填补。
6碾压
摊铺完毕后,要立即进行碾压。碾压时所使用的机械配置与碾压方式按照试验段的试验成果确定。碾压时遵循“前静退振、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接缝后两边”的原则,相邻碾压轮迹重叠1/2轮宽,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压路机倒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以免拉动基层,在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配专人进行铲平处理。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第1~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为1.8~2.2km/h。压路机停车时错开,而且相距不小于3m,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已压实底基层结构。碾压完成后即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如压实合格则用双钢轮压路机跑光1遍。以消除轮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