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考核制度.docx
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医院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绩效考核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在职员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等。
3.考核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应客观、公正,确保考核标准统一,考核过程透明,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员工工作表现。
-全面考核原则: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多个维度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员工的整体表现。
-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通过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未达标的员工进行督促和改进,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医院发展战略、业务需求及实际运行情况,适时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二、考核组织与职责
1.绩效考核委员会
成立医院绩效考核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职工代表组成。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绩效考核制度,审核绩效考核方案,监督考核过程,审定考核结果,并对考核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考核执行小组
绩效考核委员会下设考核执行小组,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考核执行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包括收集考核数据、汇总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反馈等。
3.各科室考核小组
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科室考核小组,负责对本科室员工进行日常考核和初步评价。科室考核小组应根据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和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的考核实施细则,并报绩效考核委员会备案。
三、考核内容与指标
1.工作业绩(60%)
-医疗质量(25%)
-诊疗规范执行率:考核医生是否严格按照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规范进行诊疗活动,确保医疗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甲级病历率:甲级病历是指书写规范、诊断准确、治疗合理、病程记录完整的病历。考核各科室甲级病历的比例,反映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根据科室的疾病谱和治疗特点,分别设定不同疾病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死亡率目标,考核科室的医疗效果。
-医疗安全指标:包括医疗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投诉率等,反映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医疗效率(15%)
-门诊人次:统计各科室医生的门诊诊疗人次,反映医生的门诊工作量。
-出院人次:统计各科室的出院患者数量,反映科室的住院服务能力。
-平均住院日:考核科室的平均住院天数,体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手术台次:统计各科室的手术数量,反映科室的手术业务水平。
-科研教学(10%)
-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员工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题情况,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情况。
-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于承担教学任务的员工,考核其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等。
-经济效益(10%)
-业务收入:考核科室的医疗业务收入,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检查收入等,反映科室的经济贡献。
-成本控制:考核科室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如人员经费、设备购置费用、药品耗材费用等,控制不合理的成本增长,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
2.工作态度(20%)
-出勤情况(5%):考核员工的出勤记录,包括迟到、早退、旷工等情况,确保员工按时到岗工作。
-工作责任心(5%):主要考核员工对工作任务的认真负责程度,是否积极主动承担工作,有无推诿扯皮现象。
-团队协作精神(5%):评价员工在团队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情况,是否能够与同事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服务态度(5%):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考核员工对待患者的服务态度,是否热情、耐心、周到,尊重患者的权益和感受。
3.工作能力(20%)
-专业技能(10%):根据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其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沟通能力(5%):考核员工与患者、同事、上级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效倾听他人的需求和反馈。
-学习能力(5%):评价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医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