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化学实验探究及答案.docx

发布:2022-07-16约1.74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实验探究 1.(2022安徽)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填“水”或“食盐水”)。 (3)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影响 (4)小方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问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5)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植物油分子用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2.(2022福建)为做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和评价,某班级师生讨论并确定如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是否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2.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并善于与同学合作 3.是否规范取用药品,节约药品,保持实验台整洁 4.是否客观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交流实验成果 5.是否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你是某小组成员,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活动。 (1)选择实验方案。实验室可提供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案。 A.加热高锰酸钾 B.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 C.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你所选方案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 (2)进行实验活动。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完成如下任务 ①同学甲负责选择组装制取气体装置的仪器。她选择了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水槽、试管,还应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仪器,选择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_______(填“中部”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到试管口应略_______。 ④你负责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时机是_______。收集到两瓶气体,均呈红色。 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指定容器,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洗涤试管;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3)评价与反思。小组同学都认为体验到了实验活动的乐趣,但因实验过程存在不足,同意本次活动表现评价为“有待改进”。针对存在的不足,你提出的一条实验改进意见是_______。 3.(2022福建)ZB是常用的阻燃剂。已知: I.用硼酸(H3BO3)与ZnO、H2O合成ZB,ZB的组成会受温度等合成条件的影响。 Ⅱ.ZB受热,先释放出水;当温度高于350℃,生成ZnO和B2O3固体;继续升温到400℃以上,B2O3熔化玻璃态物质。 (1)ZB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种)。 (2)为研究温度对合成的ZB组成的影响,研究小组在不同温度下制取ZB。实验如下: m(H3BO3)/g m(ZnO)/g V(H2O)/mL t/℃ 实验1 28 10 100 94 实验2 x 10 100 98 实验3 28 y 100 102 x、y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3)为检测102℃时合成的ZB含水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如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进行实验。 ①需要不断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验时,需要称量获得的数据有:ZB样品的质量、_______的质量。 (4)为评估102℃时合成的ZB的阻燃性能,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某温度下,灼烧质量相同的两份干燥的木材粉末(一份经ZB处理)30min,测量残留固体质量;调整温度,重复实验,得到木材粉末灼烧后固体残留率(w)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 (注:w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