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10-17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启发式讲述法、学生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学????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冬夏季我国南北方、东西部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南北方、东西部自然环境(冬季更明显)、人文环境都有所差异;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导入2:以寒暑假想去我国哪里旅游?为什么?引出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冬季气温差别大,东西跨经度广,降水差异大,加之地势复杂,进而导致我国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有较大差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件展示: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气温、降水、地势差异及其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 学生据图5.1回顾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特点: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影响:自然环境:植被自南向北呈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变化;人文:冬季自南向北的人们穿的衣服逐渐变厚,更加注意保暖。 据图5.1回顾我国东西部、南北部降水差异?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差异:我国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影响:自然景观:东南沿海树木郁郁葱葱,西北内陆沙漠广布;人文:(交通)水运是东南沿海的运输方式之一,而骆驼则是西北内陆地区独特的运输工具?????????????? 据图5.1回顾我国地势特点?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自然环境:(气候)同纬度气温更低,气候高寒,雪山连绵;人文:因气候高寒,种植青稞,而非同纬度其他地区所种植的水稻。?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辽阔,气温、降水、地势有规律的变化进而导致自然环境有规律的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 板书:气温/降水/地势有规律的变化 自然环境有规律的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秦岭——淮河”线为分界线的南北地区(因为高大、绵长的山脉对气流有较强的阻挡作用,从而使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所以,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秦岭则是这些山脉中最典型的一条。河流一般在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中的意义不大,但是淮河干流位于秦岭向东部平原的延长线上,与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位置大致相当,所以,一般把“秦岭-淮河”作为地理分界线的总称)。 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和人文有哪些差异呢? 根据P5活动2直观感受“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和降水差异 2.填表5.1,活动3 学生结合地理图册(P6-9)0、图5.1,完成表5.1的部分内容。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或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400mm—800mm之间 多、800mm以上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 有 无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过渡:由于我国地理差异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例如:根据温度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位置、人文地理位置的综合情况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 板书:气温/降水/地势有规律的变化 自然环境有规律的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任务布置:四大地理区域叫什么?他们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划分依据又是什么?请同学们与同桌合作,一位同学翻开P2图5.1,另一位同学翻开P6图5.5,一起讨论、思考P6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