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北京西城区初一(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4-07-19约8.0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

2024.6

1.本试卷共10页,共两部分,共29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项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相继。隋氏

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这句话评价的是隋朝

A.大一统局面的再现

C.大运河的长远影响

B.科举制的开创

D.暴政致其灭亡

2.唐初编撰《群书治要》,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唐太宗时期出现的治世

局面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唐朝《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如下图),据此判断曲辕犁

A.是取代耒耜的新型农业生产工具

C.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D.引发黄巢起义,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4.示意图可以表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入

A.盛唐气象

B.安史之乱

C.商业繁荣

D.交通发达

5.右侧路线图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

B.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

C.玄奘西行

第1页/共10页

D.鉴真东渡

6.“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一问题得以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7.北宋时期,枢密院(主要掌管军政)正职官员中,文职出身官员占73.9%;枢密院副职官员中,文职出身官

员占83.7%;在枢密院存在的166年中,文官在枢密院任正职91年;在副职任职时间当中,文官独自任职

121年。这反映出宋代

A.国家统一,息兵止戈

C.抑制武将,文臣统兵

B.社会稳定,安居乐业

D.不断改革,富国强兵

8.有同学用“北伐抗金”“郾城大捷”“莫须有”等词概括某历史人物,这个人物应该是

A.魏征

B.辛弃疾

C.岳飞

D.宋应星

9.从下列诗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南宋诗人

陆游

诗句

描述的场景

家乡草市上特产运输销售情况

草市的繁荣

明珠百舸载芡实,火齐千担装杨梅

十里山行杂市声;汹汹前村草市声

范成大

A.北宋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C.宋朝商业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B.两宋时期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10.南宋算书中有关于小麦等粮食物价的记录,如《日用算法》中小麦价格为“每石一贯一百六十文”。《乘

除通变算宝》中小麦价格则变为“每石二贯七百三十”,从中可以推断出宋代粮价曾发生的巨大波动。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与契丹的战事非常频繁

C.北方是宋朝粮食主产区

B.宋与金的战争与对峙

D.王安石变法推行不力

11.宋朝时重视传统节日,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下列属于描写中秋节的是

A.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

B.百索、艾花、银样鼓儿……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C.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D.九月,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

12.右侧是对我国古代一项重大发明的最早记录,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3.现代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宋朝的《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

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展示了一幅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青绿山水”。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泉

③宋朝时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

②宋朝文学艺术全面超过了唐朝

④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繁荣

第2页/共10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元朝地方区划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极力削弱地方经济文化的认同感,使其

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

开,无险可守。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5.下列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朝

②元朝

③唐朝

④隋朝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6.下图是元朝政府印刷发行的“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现钞”。采用当时最先进与复杂的套色印制工艺,“双面

双色”印刷的套色印制水平和印制数量规模远超前代。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贰贯现钞纸币由政府发行

③元朝时我国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