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c的课程设计.docx
基于mfc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结构,掌握MFC编程的基本原理。
2.学习MFC中常用的控件使用方法,如按钮、编辑框、列表框等,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编程中。
3.学会使用MFC进行窗口应用程序的开发,理解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MFC编写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程序,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2.掌握MFC中常用类的继承和派生方法,具备一定的面向对象编程能力。
3.能够运用MFC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独立分析和设计MFC应用程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编程实践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合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优化,提高代码质量。
本课程针对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以MFC为载体,结合实际编程案例,使学生在掌握MFC编程技术的同时,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本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和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
1.MFC概述:介绍MFC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框架结构,使学生了解MFC编程的背景和优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MFC简介
2.MFC编程基础:学习MFC中的常用控件、消息映射机制、事件驱动编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MFC编程基础
3.MFC常用控件:详细讲解按钮、编辑框、列表框等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MFC常用控件
4.MFC窗口应用程序开发:学习如何使用MFC创建窗口应用程序,掌握窗口创建、消息处理和资源管理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MFC窗口应用程序开发
5.MFC面向对象编程:介绍MFC中的类继承、派生和模板等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MFC面向对象编程
6.MFC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MFC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1.MFC概述(1课时)
2.MFC编程基础(2课时)
3.MFC常用控件(2课时)
4.MFC窗口应用程序开发(3课时)
5.MFC面向对象编程(3课时)
6.MFC综合应用(4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每个知识点,并在实践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在课程初期,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MFC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和编程原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内容:MFC概述、MFC编程基础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MFC中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窗口应用程序开发等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相关内容:MFC常用控件、MFC窗口应用程序开发
3.讨论法:在面向对象编程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MFC中的类继承、派生等概念,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内容:MFC面向对象编程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践所学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相关内容:MFC常用控件、MFC窗口应用程序开发、MFC综合应用
5.任务驱动法: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设计MFC应用程序的能力。
-相关内容:MFC综合应用
6.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适用范围:整个课程教学过程
7.情景教学法:创设实际编程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MFC编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相关内容:MFC常用控件、MFC窗口应用程序开发
8.指导法: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编程技能。
-适用范围:上机实验、项目实践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全面性,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占30%):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发言、提问、讨论等参与程度,以及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评估内容: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提问与讨论等。
2.作业(占30%):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情况。
-评估内容:编程规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