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mfc课程设计.docx
简单的mfc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理解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e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MFC编程的基本框架结构。
2.学生能运用MFC创建简单的窗口应用程序,并掌握常用的MFC类及其功能。
3.学生能了解MFC事件处理机制,掌握消息映射和事件处理函数的编写方法。
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独立运用MFC编写简单的窗口应用程序,具备基本的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MFC提供的绘图工具,实现简单的图形绘制功能。
3.学生能够通过MFC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如文件读写和消息框显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MFC编程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计算机编程的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强调代码规范和模块化设计,提高代码质量。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先前课程中已具备C++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编程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MFC编程技能。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完成本章节学习后,具备运用MFC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MFC编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MFC基本概念与原理:
-简介MFC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MFC编程框架结构,如文档/视图结构、消息映射机制等。
2.MFC编程实践:
-创建MFC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如建立项目、添加类和文件等。
-常用MFC类及其功能,如CWnd、CDialog、CView、CDocument等。
-MFC事件处理机制,包括消息映射和事件处理函数编写。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MFC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
-第二周:创建简单的MFC窗口应用程序,学习常用MFC类。
-第三周:事件处理机制学习与实践。
3.MFC绘图与输入输出操作:
-使用MFC进行简单图形绘制。
-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如文件读写和消息框显示。
教学内容安排:
-第四周:MFC绘图工具学习与实践。
-第五周:实现输入输出操作,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逐步掌握MFC编程技能。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
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MFC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框架为主,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MFC编程的基本知识。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MFC应用程序案例,分析其设计和实现过程。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MFC编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针对MFC编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编程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动手实践MFC编程。实验过程中,教师提供实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技能。
5.任务驱动法: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编程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作品展示法:鼓励学生将完成的MFC应用程序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
7.反思法: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MFC编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查找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合理计划。
结合课本内容,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多样化教学中不断提高MFC编程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效果,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节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评估内容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根据课程内容,布置适量的编程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难度适中,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