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pdf

发布:2024-07-28约2.7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过去20多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若考虑人均

GDP,我们却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发达国家的1/25。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人均GDP

差异巨大,发达地区上海人均GDP达到了4.1万元/年,而中等发达地区——德州的人均

GDP为9000元/年,欠发达地区固原的人均GDP却只有2000元/年。

20多年来GDP以第二产业为主体,就业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基本没有变化。三

个地区中,发达地区——上海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仅为3%,而中等发达地区——德州为16%,

欠发达地区——固原相对较高,占32%。我国第三产业产值从1980~2002年不断增加,第

三产业产值比重也逐渐增加。1980~2002年三个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其中上

海最高,固原次之,德州最低。

1980~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逐渐增

加,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幅度。目前,我

国农村人均居民收入约为2000元/年,城镇人均居民收入约8000元/年,是农村人均居民收

入的4倍。三个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幅度以上海最大,其次为德

州,固原最少。1980~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都不断增加。三个地区人均

地方财政收入都出现了快速增长,上海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远高于固原和德州。

1980~2002年,我国万元GDP生态占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980~2002年,三个地区万元GDP生态占用量一直下降,其中宁夏和山东减少较快,上海

减少较为缓慢。1985~2002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量逐渐下降。三个地区中宁夏万元

GDP能源消耗量高于山东和上海。1985~2002年,我国万元GDP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排放量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德州和上海万元GDP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

放量都随时间不断下降。

经济的繁荣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贫穷、物质财富的匮乏无法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物质

基础,经济繁荣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支柱。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

的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02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1090美元。但是,在世

界范围内,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不发达国家,2001年中国人均GDP只有挪威的2.4%、

美国的2.6%、日本的2.8%、韩国的10.1%。因此,发展经济,逐步赶上发达国家仍然是中

国的优先目标。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繁荣的一个常用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

值(GDP)。它是对一国(或地区)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的概括性衡量,表示该国(地

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它具有国际可比

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用于

国际比较。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全国GDP增长。1980~2002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表现为增长速度

快,持续时间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以不变价格计,2002年我国GDP较1980增长了6.4

倍,人均GDP则增长了5倍;若以当年价格计,2002年GDP较1980增长了21.2倍,人均

GDP则增长了17.8倍。这种增长是过去22年持续增长取得的,除了1989年、1990年增长

速度较低外(这两年低于5%),其他年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可以说是高速增长,1979~

2002年GDP平均每年增长9.4%,同期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并且,后面的12年平均

增长速度不亚于前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1990~2002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9.3%,人均

GDP年均增长8.1%。2001年我国GDP和人均GDP分别增长7.6%和6.7%,2002年GDP和人均

GDP分别增长8%和7.2%,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处于高速增长区域(图9-1和图

9-2)。

我国国民经济过去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大高于世界GDP的平

均增长速度,不但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由于

我国是一个大国,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我国已成为东亚、

乃至世界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