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2-27约1.6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A.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B.生产技术在不同国家间相同

C.资源在国际间不可流动

D.各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答案:D

解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在不同国家间相同、资源在国际间不可流动,但并不假设各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2.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主要解释了什么?

A.绝对优势

B.比较优势

C.要素禀赋差异

D.规模经济

答案:C

解析:HO模型主要解释了要素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认为各国应出口其要素禀赋丰富的产品。

填空题

1.国际贸易中的______是指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效率。

答案:绝对优势

解析: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效率,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该商品。

2.______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答案:比较优势原理

解析:比较优势原理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判断题

1.关税同盟的形成一定会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

答案:×

解析:关税同盟的形成可能会导致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但并不一定总是如此,具体情况取决于成员国的经济结构和关税水平。

2.倾销是指一国企业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行为。

答案:√

解析:倾销确实是指一国企业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行为,目的是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解答题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主要内容是: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只要存在生产某种商品的相对效率较高的情况,该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该商品,从而从国际贸易中获益。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意义:

1.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仍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并获益。

2.促进了国际分工: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2.试述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

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收入效应:

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征收关税,政府可以获得额外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公共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

2.保护国内产业:

关税可以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免受国外成熟产业的竞争,给予国内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关税也可以保护国内就业,避免因国外低价商品的涌入而导致失业问题。

3.价格效应:

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而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进口商品,可能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4.贸易平衡效应:

关税可以减少进口,从而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然而,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可能会导致贸易战,最终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

5.资源配置效应:

关税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使得资源流向受保护的低效率产业,而不是高效率产业,从而降低整体经济效率。

总结: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保护国内产业和增加财政收入,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提高消费者价格和扭曲资源配置。因此,政府在制定关税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