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3-25约2.85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礼敬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经历苦难与辉煌的集体记忆。()。英雄的精神和力量是人民精神和力量的浓缩和升华,是对历史进程最的标记,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铭刻着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上古时期的先人们,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的精神孕育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色”和“文化基因”;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令世人的灿烂文化,其不辞辛苦地劳作和精湛技艺使中国人成为享誉世界的“英雄”;中国人民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凝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团结之力和不畏强暴、敢于与一切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为民族精神注入了“红色基因”。在历史长河中,英雄表现为无数具体的个体,但是诞生英雄的土壤却是一个民族整体的、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可以说,礼敬英雄就是敬重和爱惜自己身上流淌的民族血脉,守护民族的根与魂;礼敬英雄就是弘扬和忠实传承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造就民族新的辉煌。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书写历史的是人民,真正的英雄是人民

B.我们的历史是由英雄的人民来书写的

C.人民书写历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D.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浓墨涂抹筚路蓝缕瞩目魄力

B.浓墨涂抹栉风沐雨侧目气概

C.浓墨重彩筚路蓝缕瞩目气概

D.浓墨重彩栉风沐雨侧目魄力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礼敬英雄就是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铸就民族新的辉煌。

B.礼敬英雄就是铸就民族新的辉煌,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

C.礼敬英雄就是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造就民族新的辉煌。

D.礼敬英雄就是造就民族新的辉煌,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函养的民族气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共产党第95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B.近日,调查机构发布了针对家庭用户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高居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

C.在公共场合,如果你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D.对于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一位老农看似无心地回答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理解还是肤浅的。

3、阅读下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工智能产业链

A.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

B.关键硬件和算法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层面的支撑。

C.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与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

D.智慧家电、智慧工业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顶端产品,属于方案集成层。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殿、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一般修建于ー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而中国的长城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莫高窟千年始终血脉畅通,呼吸匀停。

A.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善于保护历史遗迹。

B.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更具有保存价值。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有创新性。

D.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传承性。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