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docx

发布:2025-02-08约5.4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OBE教育理念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在梳理OBE教育理念理论和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并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为例探讨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体系建构的方案。

一、概述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并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1]。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重心也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全球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及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倒逼各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其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地方本科院校应如何立足于其所在区域,构建适合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带有区域性特色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生产一线的需要,是许多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就构建服务区域行业产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考。

二、OBE教育理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它的三个核心要素。OBE教育理念是基于学生学习产出的教育范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学者斯派帝提出,在其著作中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培养目标,系统的整合教育资源,有组织的实施教学过程,使之围绕学生取得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质性学习成果[2]。OBE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OBE教育理念重点在于学生“获得”了什么,要先明确学习成果,再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从而实现每个个体的成果最大化[3]。因此,OBE教育理念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它作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改革方向,意义深远。

三、OBE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思路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具体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上,就是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适配度问题,解决毕业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其职业素养能力、实践拓展创新能力提升问题以及解决学生全面发展问题。

(一)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根据内外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毕业标准

依据OBE目标导向,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标准,要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规格的新要求以及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确定。一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首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立足区域经济的原则,主动走出校园,积极适应、融入、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一定要处理好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各利益方的需求。比如,要依据校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区域经济主要支柱行业、企业单位需求;毕业生结合工作现状对母校教育的期望;学生家长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同时还要考虑校内教育的需求,如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能力发展成长规律,学校办学思想与定位等。

(二)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对应用型人才毕业要求的支撑

落实OBE教育理念反向设计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对学生预设的毕业要求作为教学体系设计的开端,并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倒推”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知识推陈出新的速度加快,市场对人才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逐渐提高的新形势,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必须突出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向围绕学生的需要提供应用型教学,课程设置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课程体系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学生具备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职业实践中的能力。

(三)着力对接地方产业实施教学活动,促进产教融合

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必须要着力实现与地方产业相对接。首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以及经济转型急需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建立以适应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格局。其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开发校企共建实践类、项目化课程。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也要与工作生产过程相对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培育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符合相关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最后,建立相对稳定又能够实现动态优化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