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docx

发布:2021-10-24约3.1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选树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建设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一批农业主推技术且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完成市级下达我区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任务;招募7个特聘农技员(动物防疫员)。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职能力。强化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定位,围绕关键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监测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履行好公益性服务职责。推动基层推广机构改善条件、完善手段、提升能力,保证综合设置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有专门岗位和专门人员。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指导管理,探索农技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工作机制。完善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收入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紧密挂钩。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经营性农技服务活动的有效引导和必要管理作用。遴选推介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专业服务组织、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力量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搭建社会化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推用”利益联结机制。遴选推介一定数量技术水平高、服务效果好的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建设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管理。吸引农业科研院校发挥人才、成果、平台等优势,通过院地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平台。按照技术示范到位、农民培训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聚焦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每个基地按照标准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以基地为平台示范推广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委属各事业单位要大力宣传今年我区主推技术,指导好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应用好主推技术。区农业农村委组建技术指导团队,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强化脱贫地区农业技术供给,加大良种良法良机推广力度,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将农技服务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衔接。 (五)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继续做好农技培训工作,积极选派农技人员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培训。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特聘农技员代表等纳入区级农技培训师资队伍,遴选数家优质培训机构和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统一组织脱产培训。通过脱产培训、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举办1期农技人员培训班。支持农技推广体系强化金融知识培训,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六)继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从市级及以上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员(防疫员),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完善特聘计划实施办法,规范服务协议(合同),明确服务内容和考核标准。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对特聘农技员(防疫员)的动态管理和服务。 (七)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步伐。鼓励广大农技人员和专家通过手机APP、微信、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方式,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农技服务。加强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服务功能,简化操作流程,扩大用户数量,提高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突出信息平台在服务决策、服务管理、服务基层中的作用,引导承担项目任务的专家、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等对项目年度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线上动态展示。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充分利用春耕备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技术等专题板块指导农业生产。 三、建设内容 (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新建设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按每个1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具体为:202A年区马铃薯良种示范推广项目、202A年区白马山院士茶叶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在202A年涉农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第一批)中下达(武农发〔202A〕18号),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业重大品种、关键技术和种养模式示范展示、对科技示范主体开展观摩培训、规范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等相关费用,示范基地标牌由区农业农村委统一制作。 (二)科技示范主体培育。 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科技示范户)500人,按照500元/人的标准补助。主要用于科技示范主体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农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