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北京一六一中学
2007年12月26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除涉及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外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此,北京市推出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提出了北京市实施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工作的依据。
到目前为止,我们进入高中新课程已将近一个学期,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体会和感想,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很想和大家沟通与共享。
一、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方案的精神,提高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1. 理解评价体系,由单一走向综合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尽管大家都知道应该是德智体全面评价,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单一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不少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是只要你学习好,其他方面我可以不管。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不仅明确了高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
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
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坚强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
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而且规定:“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多元的评价目标,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观和评价观,从而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更有对家长和社会的引导,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使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走出单一用分数评价学生的评价误区。
2.用好评价指标体系,由被动变为主动
评价的就是对人或事做出判断。客观上将评价本身就具有滞后性,因为只有当事物发生了才能够对其进行评价。
北京市颁布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指导思想上提出: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和评价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
这里从两个角度阐述了运用综合评价的作用,其一是用好评价指标,发挥其导向功能;其二是用好评价信息的反馈,发挥其诊断、激励、改进的功能。我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从二者的关系上看,用好评价指标是主动行为,是用评价信息是被动行为。主动行为在前,被动行为在后。客观上讲,如果通过评价信息反馈发现学生 有不合格的行为就已经提示给我们前期教育的失败,需要作进一步的弥补和改进。因此在实施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上,我们更注重的是发挥其评价指标的导向功能。让学生的发展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做完后等着去被评价变为主动构建被评价内容,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二、我们的工作实践
1. 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007年的暑假,是一个繁忙的假期。为了高一年级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习,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教导处教导主任和新高一年级组长参加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首先做的一件事就的是依据《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学校的特点将评价方案校本化,且易于行动,制定了《一六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观测和评价标准》。在这个体系中将1、2级指标换为我们的标准和我们的行动。意在用第一人称,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将指标转为自己的目标,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用我们而不是我,表明体系是面对全体的,就学生个人而言还应该有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我们的行动是可
实践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好理解,好行动。如:在公民素养中承担责任的具体行动表现为:关心时政;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对个人行为负责对他人的违法行为能够做到及时报告;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予以劝阻;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下表为:北京一六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观测和评价标准
我们的标准 我们的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