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ppt

发布:2017-05-02约3.0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简谐运动:当一点在圆周上等速 运动时,它在直径上 的投影的运动. 运动特性:这种运动规律的加速度在起点和终点时有有限数值的突变,故也有柔性冲击。 适用场合:中速、中载。 d).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摆线运动规律 适用场合:高速、轻载。 无冲击 小结: 等速运动规律: 有刚性冲击 低速、轻载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柔性冲击 中速、轻载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中速、中载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无冲击 高速、轻载 运动规律 运动特性 适用场合 5.2.3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1.选择推杆运动规律的基本要求 ◆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 ◆使凸轮机构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 ◆使所设计的凸轮便于加工。 (1)对无一定运动要求,只需对从动件工作行程有要求。 2.根据工作条件确定从动件运动规律 推杆运动规律选取:从便于加工和动力特性来考虑。 低速轻载凸轮机构:采用圆弧、直线等易于加工的 曲线作为凸轮轮廓曲线。 高速凸轮机构:首先考虑动力特性,以避免产生过 大的冲击。 大质量从动件:不宜选用νmax太大的运动规律。 高速度从动件:不宜选用amax太大的运动规律。 (2)机器工作过程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有特殊要求 凸轮转速不高:按工作要求选择运动规律。 凸轮转速较高:选定主运动规律后,进行组合改进。 设计 5.3 盘形凸轮轮廓设计与加工方法 从动件运动规律 凸轮的基圆半径 凸轮轮廓 设计方法 图解法 解析法 5.3.1 反转法原理 凸轮:相对静止不动。 推杆:一方面随导轨以-ω绕凸轮轴心转动,    另一方面又沿导轨作预期的往复移动。 假想在整个机构上加一等角速度-ω 推杆尖顶在这种复合运动中的运动轨迹---凸轮轮廓曲线。 5.3.2 作图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1.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基圆半径为r0, ω逆时针,推杆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 设计: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 2.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 基圆半径为r0,滚子半径rT, ω逆时针。 推杆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 设计: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 3.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 基圆半径为r0, ω逆时针。推杆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 设计: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 * 5.1 概述 适用: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凸轮机构 组成 凸轮 从动件 机架 高副 配气机构(上置凸轮轴式) 5.1.1 凸轮机构的应用 (1)盘形回转凸轮 配气机构(顶置式) 靠模车削机构 (2)平板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4) 蜗杆凸轮 5.1.2 凸轮机构的分类 (1)盘形凸轮 1.按凸轮的形状分 (2)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 (4)曲面凸轮 (1)盘形凸轮 (2)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 (4)曲面凸轮 2.按锁合(从动件与凸轮保持接触)分类: (1)力锁合凸轮机构 如:重力、弹簧力锁合等。 (2)几何(形)锁合凸轮机构 如:沟槽凸轮、等径与等宽凸轮、共轭凸轮等。 等径凸轮----从动件上装有两个滚子,凸轮廓线同时与两个滚子 接触。由于两个滚子中心距不变,所以1800范围内 的凸轮廓线按等径的原则确定。 等宽凸轮----从动件做成框形,凸轮廓线上任意 两条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框 内侧的宽度。 共轭凸轮----用两个固结在一起的凸轮控制一个 从动件,其中一个驱使从动件朝某 一方向运动,而另一个驱使从动件 朝反方向运动。 3.按从动件形状分类: (1)尖顶从动件 优点:接触性好,实现任意预期的运动规律。 缺点:点或线接触,易磨损。 适用:受力较小、低速。 优点:滚动摩擦,磨损小,承受较大的载荷。 缺点:凸轮上凹陷的轮廓未必能很好地与滚子接触, 影响预期运动规律。 (2)滚子从动件 应用:广泛。 优点:易形成油膜,利于润滑。驱动力⊥平底,传动效率高。 缺点:凸轮上凹陷的轮廓未必能很好地与平底接触,影响预期 运动规律。 (3)平底从动件 适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