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拟试题一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发布:2017-06-17约1.6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_学年第 学期 工程测量 课程试卷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 专业 班级 班 一、填空(5分×7=35分) 大地水准面、铅垂线 。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步步检核。 的水平视线、高差、HA-hBA。 17°46′45″ 或 -17°46′45″; -45″ 或 45″。 144.1m,-1.31m或1.03m,46.33m或48.67m。 1.560m 6. 双面尺法或后前前后或后后前前;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黑红面读数之差、黑红面高差较差、视线长度(任取4项)。 7. 地形图上0.1mm 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 ;0.10m。 二、简答题(10分×2=20分) 1. (1)在角的顶点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2)盘左,瞄准左侧目标A,设读数LA,记入手簿; (3)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侧目标B,设读数LB,记入手簿; (4)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L=LB-LA,记入手簿; (5)纵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瞄准右侧目标B,设读数RB,记入手簿; (6)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侧目标A,设读数RA,记入手簿; (7)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R=RB-RA,记入手簿; (8)检核上、下半测回所测得的角度之差,看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9)若上、下半测回所测得的角度之差满足精度要求,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角值,即 β=(βL+βR)/2 记入手簿; (10)若上、下半测回所测得的角度之差不满足精度要求,则重新进行观测。 2. (1)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地方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仪器; (2)照准后视尺,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手簿; (3)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手簿; (4)计算第一次仪器高时测得的高差,记入手簿; (5)位置不动,变更仪器高至少10cm重新安置仪器,粗略整平仪器; (6)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手簿; (7)照准后视尺,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手簿; (8)计算第二次仪器高时测得的高差,记入手簿; (9)检核两次高差之差,看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10) 两次高差之差满足精度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这一站的最终结果,记入手簿;否则重新进行观测。 三、计算题(15分×3=45分) 点 号 测站数 (n) 测得高差 (米) 高差改正数(米) 改正后高差(米) 高 程 (米) 备 注 BM0 4 +1.596 0.005 1.601 17.865 (已知) fh=-0.035m fh允 =±12 =±61mm 1 19.466 4 -0.238 0.005 -0.233 2 19.233 10 +4.256 0.014 4.270 3 23.503 8 -5.649 0.011 -5.638 BM0 17.865 (已知) 26 -0.035 0.035 0 ∑ (1)角度闭合差计算: (2)角度改正数: (3)改正后角度:; ;; (4)坐标方位角: (5)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6)每100米坐标增量改正数: (1)所需数据: (2)步骤: ①在A点安置经纬仪;向AB的左侧测设出水平角角,定出AP′方向; ② 从A点起,沿AP′方向测设出平距DAP,定出P点的位置。 青岛理工大学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专用纸 第 3 页 共 3 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