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耕作学:也称农作学,是研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耕作制度,包括作物组成与布局、复种、间套作、连作与轮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田培肥与土壤保护、土壤耕作的技术与理论的一门 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2、耕作(农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4、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多熟种植:指时间和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即凡在一年内,于同一片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
5、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6、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的作物的方式
7、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的种植方式,作物共处期最长
8、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9、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防止
10、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11、茬口:是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12、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3、立体种植: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改善
7.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8.间距:是指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
9.带宽:间套作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
10.土壤宜耕性是决定土壤耕作措施,时间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11.养地制度的技术体系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培肥,农田保护,其中心目的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12.耕作制度减轻病虫害的方式:翻耕
13.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
14.三相比的指标:孔隙度,松紧度与容重,土壤机械
15.三保:保水,保土,保肥
16.怎样进行合理的作物搭配:采用喜光作物与乃荫作物合理搭配,还可以在采光上起到异质互补的作用,充分用光,在生产上,多采用喜光喜温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甘蔗,小麦,大麦等作为高位作物,而以在相对较耐弱光的豆科,马铃薯和某些蔬菜作为矮位作物。怕光的砂仁和三七,喜光的薄荷和地黄,还有怕光的多种食用菌都是合理间(混)\套作中可供选择的作物
17养地作物为豆科作物。富氮作物主要是豆科作物,包括多年生豆科牧草,一年生豆科绿肥和食用豆科作物。如苜蓿,三叶草,其特点是固氮多,根冠比大
18. 养地作物为豆科作物。苜蓿,三叶草 半养地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胡麻
19.年内复种“—”年间复种“→”间作“||”混作“×”套作“/”
20.我国最多的熟制:一年四熟。我国最少的熟制:一年一熟。北方的套作的方式:春玉米/春小麦
21.农耗期:复种多熟制在收前作物后到种植后作物之间,是农事操作消耗的生长期。
22.忌连作的作物:马铃薯,烟草,番茄,西瓜,亚麻,甜菜,大豆,大麻,黄麻,向日葵,辣椒。耐连作的作物:苕子,甘薯,紫云英,水稻,甘蔗,玉米,棉花,麦类
23.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微灌,滴灌,膜上灌,地下灌,作物调亏灌溉
24立体种植的原因:透光,通风
25.复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3有利于稳产
26.保护性耕作措施:等高耕作法,沟垄耕作法,残茬覆盖耕作法,免耕法,防风防蚀耕作
27.基本耕作措施:翻耕,深松耕,旋耕
28.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1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2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3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4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分挖掘耕地增长潜力5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进行作物布局6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9.提高我国饲料蛋白质多源化的战略调整应该在哪些方面?
1提高大豆的单产与总产
2棉花兼用蛋白生产作物(应采取脱毒,无毒棉,配合饲料等各种途径提高利用率)
3油料作物是蛋白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提高单产,推广双低油菜,利用冬闲田等适当发展油菜,花生等)
30.我国热量资源与农业利用特点:1热量较丰富,但并不过热2夏季温度高,南北温差小3冬季北部温度低,南部高,温差大4长城以南多数地区可以进行一年两熟,其中长江以南还可以一年三熟5东北西北一些地方热量较少,生长季短,有冷害
31.我过水资源分布不均一:夏秋多,春冬少地区间则南多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