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材分析: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探究,得出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与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材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作具体的展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类方法在分散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胶体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分散体系。
2、从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建立胶体分散系不同于溶液、浊液的本质是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差别,进一步巩固分类依据的选择。
3、在实践中知道丁达尔效应能鉴别溶液和胶体。
4、正确认识胶体在生产、生活中可以用来净水、除尘、治病等作用,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一、分散系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学生活动】结合上节课所讲的简单分类法,请大家将这些分散系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学生回答】根据颜色分类。根据分散质的状态分类(固体溶于液体,液体溶于液体)、根据是否有沉淀。
【教师】根据分散剂状态,我们来展开讨论。这里分散剂都是液体,分散质有液体,也有固体。我们接触到的也有分散质是气体的,比如盐酸。其实我们接触到众多分散系中,分散剂也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
【过渡】分散系是一个广义概念。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因此,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九类。你能举出具体实例来说明吗?请大家小组讨论。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分散剂是气体、分散剂是固体的情况。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碳酸饮料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食盐水、糖水、油漆 气 固 海绵、馒头、沸石、泡沫塑料 液 固 吸水的海绵、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过渡】刚有同学谈到根据是否有沉淀分类。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水发生沉降,而其余分散系没有变化。思考这是与什么有关?(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关)。这里展示的分散质微粒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大家阅读课本26页获取答案。
【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为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等于1nm,小于等于100nm的分散系我们称为胶体。说明稳定性。
【学生活动】根据肉眼观察,将所展示的分散系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分散质微粒越大,透光性越差,透明程度越差)
【教师】从外观上看,浊液不均一不透明,易沉降,肉眼容易区分。稀牛奶、淀粉溶液较透明。剩下的分散系都是均一透明的,是否都是属于溶液呢?它们相似的外观下隐藏着什么玄机?如何区分开来?在这里我们要借助激光笔。
【学生】首先用激光笔照射蒸馏水。接着用激光笔一起照射食盐水、淀粉溶液、浊液。强调学生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并描述现象。
【描述现象】在食盐水中,光线直接透过。在淀粉溶液中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浊液中光线无法透过。
【讲述】用一束光照射分散系,在垂直于光路的方向,我们观察到的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为什么称为丁达尔效应,是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于1869年发现而得名。可以用这种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演示CuSO4溶液、稀牛奶、茶水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其本质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7科学史话。
【教师】结合图示给学生进行分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本质原因在于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
【教师】了解了胶体的性质,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制备胶体并检验。在讲实验操作前,请大家首先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并加热。
【实验制备】取一个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移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