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摩擦力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复习:摩擦力的应用
一、对摩擦力的基本认识
1. 关于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的理解
(1)摩擦力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后者运动(或静止,但有相对动的趋势)的时候,要受到第二个物体阻碍它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高中阶段涉及两种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相互间存在挤压(即有弹力),③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④两物体的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此时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和弹力一样,都是接触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要产生摩擦力,上述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也是成对出现的,即所谓“你摩擦我,我摩擦你”.
2.摩擦力的方向及其判断
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或就在接触面内,与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还可以既不相同也不相反,但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是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依据.这里要特别注意“相对运动”的含义,它是指研究对象相对于被接触物体所进行的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具体操作步骤是:①选研究对象(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③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方向,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利用这个结论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操作步骤是:①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③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④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外,还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牛顿第三定律来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的关键是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通过受力分析决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判断的关键是 “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3.摩擦力大小
在求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明物体是受滑动摩擦力还是受静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遵从摩擦定律,即F=μFNF是接触面的正压力,要注意它与物体的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FN的大小、方向与G的大小、方向均不一定相同.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静摩擦力大小可以在0f≤fm范围内变化,所以静摩擦力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求解.
【1】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 Fb=5 N、F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 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f1=5N,f2=0,f3=5N B.f1=5N,f2=5N,f3=0
C.f1=0,f2=5N,f3=5N D.f1=0,f2=10 N,f3=5 N
【】
物体与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情况下,在没有说明时可以认为它们近似相等。
二、摩擦力做功讨论
1.静摩擦力做功
静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即做正功提供动力,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做负功充当阻力,也可能不做功。
如图所示, 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前加速运动过程中,B对A的静摩擦力对A做正功,而A对B的静摩擦力对B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可以不做功,可以做正功(提供动力),也可以做负功(充当阻力),也可能不做功。。
【】【】方案一: 利用木板、木块、弹簧秤等器材,装置如图所示,用力拉木板向右运动,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秤出木块的重力,则动摩擦因数为
方案二:利用木板、木块、量角器等器材,装置如图所示,通过逐渐增大木板的倾角至适当角度时,木块在木板上匀速下滑,测出这时木板的倾角,则
方案三:如图所示,木质轨道AOB(其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能平滑连接,水平部分足够长)、小木块、两枚图钉、一条细线、一个量角器,用上述器材测定小木块与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方法:小木块从A点由静止滑下,至B点静止,用细线把细线沿AB方向固定,用量角器测量的大小,则动摩擦因数
或用刻度尺测出小木块在A点的竖直高度h及AB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S,则动摩擦因数
以上的各种方案可以推广到测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这时只需将被测纸固定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