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配套教学案: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节+课时2.docx

发布:2018-05-23约6.1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2 地质灾害[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2.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一、地质灾害1.概念:由①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②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及③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2.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④滑坡、⑤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二、地震1.概念:指大地突然发生的⑥震动。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⑦震级。可以用⑧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2.烈度: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⑨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共⑩12度。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烈度越大。距离?震中越远,烈度总的趋势越低。3.分布: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思考1.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有几个烈度?答案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2.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地震?答案 环太平洋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会处,这些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三、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等国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2.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泥石流发生。3.危害:滑坡的主要危害常常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泥石流除这些危害外,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思考3.为什么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呢?答案 火山、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板块交界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多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滑坡。可见,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在生成上有一定的关联性。4.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答案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条件:①大量降雨;②大量碎屑物质;③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指标是什么?影响该指标大小的因素是什么?(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影响该指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以上两个指标分别是如何确定的?(4)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5)你知道日本为什么多地震灾害吗?答案 (1)震级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2)地震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较多: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结构、建筑物抗震强度、经济密度等。(3)震级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4)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5)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反思归纳 地震灾害地震基本概念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距离为震源深度震中距震中距观测点的距离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震级概念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特点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烈度概念表示地震发生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分布规律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最主要最强烈)迁移应用1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70千米)、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下图示意38°N附近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震源深度垂直分布,其中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地带发生的地震( )A.以中源地震为主B.多分布在海洋板块一侧C.多分布在陆地板块一侧D.震源越深的地震,离边界越近(2)图中所示的甲、乙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决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答案 (1)C (2)A解析 (1)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说明乙板块位置低,为大洋板块,甲板块位置高,为大陆板块。图中震源集中分布在甲板块。(2)(38°N,142°E)大致位于日本东部沿海地区,为亚欧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