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上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感动中国2004颁奖词。 田世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写作能力,从一个角度看,可以分为紧缩能力和扩展能力。紧缩,就是面对复杂纷纭的事物,能用三言两语把它概括出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段意、中心,缩写,训练的就是这种能力。扩展,就是能根据简单的几句话,铺陈成生动的故事;能就一个想法,写出内容充实的论文。扩写句子、扩写文章,训练的就是这种能力。本单元的写作重点“写得充实”属于后者。 写得充实,大前提是脑子里得有丰富的材料。多观察、多读书,特别是后者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根本途径。但这不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怎样把脑子里现有的材料,充分发掘出来,恰当地运用到文章里。这当然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不是可以简单传授的,本单元介绍的一些方法,也只可能是对培养这种能力有所帮助。 不同的文体对于内容的充实、丰富有着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议论文要求论据充实,说明文要求资料丰富,记叙文则要求形象丰满。 本单元的话题是亲情。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人的情感体验从家庭开始,也大多以家庭为归宿,亲情是人生的精神寄托。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亲情的感受会逐渐细腻、深刻。青少年涉世不深,当然也很少经历人生变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爱呵护,对于来自家庭的温暖,习以为常,久而久之,情感触觉逐渐迟钝。感受亲情是情感的体验过程,也是进行精神洗礼的过程。本单元以“讴歌亲情”为话题,目的也正在于此。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例文赏析母亲默默地 细细品味: 孩子的委屈与母亲默默地承受,开篇就交代出哑母的伟大。“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用流满泪水的双眼乞求邻居”,如此的细节描写将母亲那种深沉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那一跪,跪出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神圣,然而换来的仍是儿子的不解。年少的孩子又怎能理解母爱的深沉? 母亲的高兴,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横颠竖倒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个村里人就拿出它兴奋地“嗷嗷”直叫,还手舞足蹈。”如此平实的细节描写,蕴含的深情却是感人至深的。 结尾回扣话题,默默的爱终于毫来了儿子浓浓的情。含蓄的结尾,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作者把母亲对我默默的爱通过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出来,真水无香,真爱无言。更何况母亲是一位哑巴,她的爱只是默默的感染着“我”。从小的时候受人取笑,将“满肚子的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从做了错事,在邻人恶毒的“不会说话,当然不会教导孩子”面前,母亲“软弱”地一跪,到“我”考上了重点时,母亲兴奋得“嗷嗷”直叫,到雪中默默等候两小时,用全身心的爱偎着尚有余温的鸡蛋,宁肯冻着,也不愿让别人歧视自己的孩子时的复杂心情,默默的母爱,浓浓的母爱,融化得又何止像“我”一样一个普通的儿子。文章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只是通过一个个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像春雨潜入般将一份爱淌入每位读者心中,给人以爱的启发和教育,确实难能可贵。 练习一示例: 明天就要开学了,妈妈仔细地帮我打点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又再三嘱咐我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还说,有空她会去看我。 这段文字是想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但是由于用了平淡的叙述手法,给人的感觉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味道,这是最主要的缺点,也是写作能力的增长点。 练习二示例一: 练习二: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练习三: 这次月考,我考了55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练习四: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他从不让我跟小朋友一块儿玩,而是逼着我写作业…… 留在心底的爱 2005年的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我们高二的同学无不加倍努力,整天地看呀,记呀,背呀,忙得不亦乐乎,除了书还是书。 这几天月考,我昏沉沉的,走出考场,我明白我考砸了,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对不起他们。 作为老大,我知道父母养育我和妹妹的艰辛。爸爸四十八岁了,为了我和妹妹上学,爸爸成年累月在外跑供销,人变得黑瘦黑瘦,根本不象四十几的人。去年,因为厂里效益不好,爸爸又下岗了,为了帮妈妈负担我们兄妹俩的开销,他毅然决定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