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规划和区域开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规划和区域开发 4.1 规划类: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与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不同,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综合性的全局的深远影响。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单单关注污染和生态影响,更关注规划的协调和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要特别从区域的角度,从环境容量或环境承载力,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的角度,对规划产生的影响进行识别、预测,提出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4.1.1规划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分析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规划的描述、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和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识别。规划分析首先要阐明并简要分析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的目标、规划对象、规划内容和实施方案。理清规划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说明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并按拟定的规划目标,比较分析规划与所在区域∕行业其他规划特别是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2)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 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一般说来土地利用和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的影响比较综合全面,其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规划对于区域整体的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景,影响等方面。而专项规划则根据其内容有所不同侧重,评价范围上与建设项目评价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不同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来确定不同,规划的环评范围确定要考虑地域因素、法律、行政权限、减缓补偿要求,以及公众和相关团体意见等限制因素。地域因素一般有两个:一是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山脉等),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渔场等),或人为的边界(如公路、铁路或运河);二是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等。 (3)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类似,主要是用来表征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可以计量评估的指标。一般污染型建设项目的评价因子以污染指标(污染物含量,如SO2、重金属含量等)为评价因子,生态影响型项目以表征生态系统稳定性或多样性的指标(如生物量、生产力等)为评价因子。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其评价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其评价影响因子的指标选择表征受规划影响的下类指标为评价指标:污染影响因子(水污染的COD、BOD等,大气的SO2、NO2等)、生态系统指标、资源消耗或可恢复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等。 4.1.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规划环评中的现状调查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现状调查有类似的一面,就是对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现状的调查和评价。但规划环评由于其涉及的范围广,影响的要素多,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的进行。 (1)现状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②生态敏感区(点)分析,如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退化区、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观、其他自然生态敏感点等,确定评价范围内对被评价规划反应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带; ③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 (2)环境限制因素分析 对规划影响区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还应该对规划实施和规划目标实现产生限制的环境、资源条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①跨界环境因素分析; ②经济因素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分析; ③社会因素与生态压力; 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⑤评价社会、经济、环境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3)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在没有本拟议规划的情况下,区域环境状况∕行业涉及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即“零方案”影响分析)。 4.1.3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预测 (2)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规划的影响预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不同,很难从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案中确定出准确的污染物产生量或者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量,也没有那么多具体的预测模式或者相关的信息数据。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影响预测较之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不确定性要大得多。一般的规划都应该有多个规划目标 为达到规划目标的多个规划方案,预测应对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而不能只针对推荐的规划方案。对于规划来 说预测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 ①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累积影响); ②规划方案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预测方案一般有类比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环境数学模型、情景分析法等。 (2)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应对规划方案的主要环境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