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铁路隧道细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贵广铁路大西南监理项目部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已批准的《贵广铁路大西南监理项目部监理规划》;
2、与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4)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8)新建铁路贵广线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
9)已批准的新建铁路贵广线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J338-2004);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J253-2003);
1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1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92);
14)《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JGJ53—92);
15)《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97);
1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98);
1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l3013—91);
1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2000);
20)《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21)《铁路瓦斯隧道设计规范》及《煤矿安全规程》;
2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2003)
2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24)《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
3、本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招标文件》。
第二章 隧道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1.工程项目简介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是西南地区通达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区际铁路通道,跨黔、桂、粤三省区,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贵阳北站引出,经龙里、穿斗篷山至都匀,而后由三都沿都柳江经榕江、从江进入广西自治区,跨融江和焦柳铁路经柳州市三江,穿天平山隧道经桂林后跨漓江经恭城、钟山、贺州进入广东省境内,再经怀集、跨北江、经肇庆、三水、佛山进入广州枢纽新广州客站,正线长度857.016公里。其中贵州省境内300.915公里,广西自治区境内348.568公里,广东省境内207.533公里。
GGJL1-1监理标段,起讫里程为DK40+145~DK41+465,主要工程数量:路基0.552公里;1-3.5米盖板涵、1-4.0米盖板涵各一座;80米空心板梁立交桥一座;双线隧道二座即小高寨二号隧道(480米)、小高寨三号隧道(283米)。
2.主要技术标准
2.1 铁路等级:I级。
2.2 正线数目:双线,其中新肇庆至三眼桥为四线。
2.3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预留提速条件。贵阳、广州枢纽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4 最小曲线半径:3500m,枢纽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梯级变化。
2.5 限制坡度:龙里北至贺州18‰,贺州至新肇庆9‰,新肇庆至广州6‰。只运行客车的线路20‰。
2.6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只办理客车的车站650m。
2.7 牵引种类:电力。
2.8 牵引质量:不大于4000吨。
2.9 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2.10 建筑界限: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要求。
3.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3.1 地形、地貌
属剥蚀溶蚀低山地貌,覆土较薄。
标段内有公路和便道通达,交通方便。
3.2 工程地质
3.2.1 地层岩性:本标段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中厚层状石英砂夹薄层状碳质页岩及透镜状煤线。
3.2.2 地质构造:地表覆土较薄。
3.2.3 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为坑洞、小煤窑采空区及有害气体。
4.沿线水文地质特征
4.1 地表水:本标段内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沟水、水田水,水渠水,水量较大,流量受季节变化影响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途径较多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4.2 地下水:地下水以孔隙水、岩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岩溶水为主,空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岩中,其中砂、圆砾土含水量较大,粘土透水性差,含水量小;基岩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量较丰富。岩溶水丰富,但其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地下水较发育。沟槽中水位距地表0~4m。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
据钻孔水分析,水质类型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