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练习(精品·公开课件).ppt

发布:2018-11-03约3.42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1文言文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且贰于楚也 越国以鄙远 若不阙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从属二主 边邑,边远的地方 引申为侵损,削减 假如没有 损害,衰败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才,连词,表顺承) (表修饰,连词) (表顺承,连词)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代词,为什么) (代词,哪里) (代词,指代“行李”) (代词,指代“那件事”) (代词,自己的) (还是,表商量语气)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的)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二、请指出句中黑体字的具体活用 ①晋军函陵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越国以鄙远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东” 方位名词作状语;封,使动,使……成为疆界。)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何厌之有? ④秦伯说 ⑤失其所与,不知 (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通“供”) (厌,通“餍”) (说,通“悦”) (知,通“智”) 四、判断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辞曰 ⑥敢以(之)烦执事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⑧(晋)许君焦、瑕 ⑨子亦有(何)不利焉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有何厌”。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荆轲刺秦王 一.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2. 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请辞决矣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图穷而匕首见 7.卒惶急无以击轲 8.秦王还柱而走 1. 说,通“悦”,高兴。 2.以,通“已”,已经。 3. 反,通“返”。 4. 决,通“诀”,诀别。 5. 振,通“震”,震慑。 6. 见,通“现”。 7.卒,通“猝”,仓促,突然。 8.还,通“环”,绕。 二.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 秦兵旦暮渡易水 2.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 秦王购之金千斤 4.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 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6. 唯大王命之 7. 荆轲顾笑武阳 8.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股 9.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0.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11. 拔剑,剑长,操其室 三、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 进兵北略地 2. 函封之 3. 前为谢曰 4. 樊於期乃前曰 5. 其人居远 6. 使使以闻大王 7. 太子迟之 8. 发尽上指冠 9. 群臣怪之 10. 箕踞以骂曰 1.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 形容词活用作用作名词,远方 6.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7.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8. 名词作状语,向上。 9.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0.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 1.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 常痛于骨髓 7. 嘉为先言于秦王 8. 燕王拜送于庭 9. 使毕使于前 10.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1. 群臣侍殿上者 12.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一、解释加点的词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动词,跟随,跟从) ②亡去不义(动词,逃亡,逃离)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抵抗) ④固不如也(副词,本来) ⑤秦时与臣游(动词,交游,交往) 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 ⑦不如因善遇之(副词,趁机,借此机会)⑧且为之奈何(副词,将) 二、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一、⑴军 ①沛公军霸上 (动词,驻扎 ) 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